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也称为美国匙吻鲟或鸭嘴鲟,是一种大型淡水经济鱼类,属于鲟形目、匙吻鲟科。匙吻鲟原产于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密苏里河流域,是世界上仅存的两个匙吻鲟科物种之一。另一个则是生活在中国长江的白鲟,已灭绝。


匙吻鲟的鳞片退化,体表光润,眼甚小, 鳃盖布满梅花状的花纹。背部呈黑蓝灰色,两侧渐浅,腹部为白色,吻部特别长且呈扁平如桨状约占体长的1/ 3,因此得名匙吻鲟。成年个体通常体长在1米以上,体重可达60公斤左右,最大个体甚至可以达到130公斤。匙吻鲟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寒冷或高温的水温下生存,这使得它在不同水域中都能良好生长。


骨骼大多是软骨,唯一的骨质主要在下巴

匙吻鲟是一种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如水蚤等桡足类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匙吻鲟也能摄食配合颗粒饲料。匙吻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肉质鲜美,富含胶原蛋白,是制作烤鱼肉的上等原料,鱼卵可加工成高级鱼子酱,被称为“黑色金块”,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此外,匙吻鲟的皮还可以制成优质皮革。


在中国,匙吻鲟自1990年起开始引进养殖,目前,国内匙吻鲟养殖包括池塘养殖、网箱养殖、 水库和湖泊放养。池塘养殖包括高密度单一放养的单养模式和与鲤鱼、草鱼、长吻鮠、黄颡鱼等底层鱼类搭配的套养模式。由于其稀有性和高经济价值,匙吻鲟的养殖技术成为研究热点,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的养殖密度,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效益。


匙吻鲟的人工养殖技术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工繁殖技术

人工繁殖通常选择春季3月中下旬至5月初进行,需注意水温和天气条件。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药物消毒、循环水系统检修、水温监测等。催产药物采用DOM、LRH-A2和HCG,采用两针注射法。

②网箱高产饲养技术

采用聚乙烯无结节网片作为网箱结构,规格为3米×4米×3米和5米×6×4米两种,网目大小为1.0-2.5厘米。选择体质健壮、游动活泼、规格整齐、无病无伤的优质苗种,放养密度为20-40尾/平方米。

③三级培育技术

鱼苗培育:使用水泥环道设施,内部布满夏花网,保持水流畅通,投喂红虫和专用饲料,一个月后可长至10-12cm。

鱼种培育:使用密眼网箱,内置方形钢筋圈,投喂小颗粒饲料,夜晚点灯诱集浮游生物。

成鱼养殖:采用更大规格的网箱,加网盖和黑色薄膜,离水面10cm处设置白炽灯泡,投喂中号颗粒饲料。

④池塘套养技术

每个直径15cm,高50cm的圆柱形孵化瓶可盛放受精卵5万-10万粒。控制水流量使全部鱼卵都能在孵化器中缓缓悬浮、翻腾,初期控制在8L/min左右,水温控制在18-20℃之间。

⑤生物诱导技术

利用雌激素诱导,使遗传上的雄性转变为生理性雌性,达到雌性化。

⑥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

精原干细胞移植研究表明,将纯化的匙吻鲟精原干细胞移植到长江鲟仔鱼,嵌合率达到了85.71%,供体精原干细胞在受体性腺内存活时间可达7个月。

匙吻鲟不仅是一种珍贵的淡水鱼类,还因其独特的生态习性和经济价值,在全球范围内受到重视。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匙吻鲟有望成为中国水产养殖业的重要品种之一。匙吻鲟养殖数量稳中有升,产量逐年递增,匙吻鲟产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 黄超, 巢霖涛, 章铭, 等. 加州鲈-匙吻鲟共生养殖模式技术研究[J].当代水产,2024,49(06):74-76.

[2] 王杭军. 匙吻鲟人工繁育技术要点探究[J]. 农业灾害研究, 2021, 11(12):122-123+125.

[3] 张雯, 张再英, 张玉明. 我国匙吻鲟养殖产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 江西水产科技, 2021(04):7-8+15.

[4] 于朝敏. 匙吻鲟绿色健康养殖技术[J]. 渔业致富指南, 2019(13):38-40.

一起来关注未来24小时海况预报~

浙江海洋预报

4月25日20:00-4月26日20:00

浙江海域海浪大面预报

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杭州湾是0.5到1米的轻浪,浙中、北海域是1到2米的轻到中浪,浙南海域是1.6到2.4米的中浪。

浙江所属海域的海况的风浪稍大,小型船只出海请注意安全。

滨海旅游区预报

明天,五个滨海旅游区中嵊泗和南麂,较适宜大家海上垂钓和游览,其它3个旅游区适宜出游观光。

足不出户了解更多海洋资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关注浙江海洋预报网 (www.zjocean.org.cn)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