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助力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西安高新区发布“24条举措”

4月25日上午,西安高新区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磅发布《西安高新区2025年“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助力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举措》(即“24条举措”)。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任俊峰出席发布会并介绍相关情况。

据介绍,作为西安科技创新的“主战场”,西安高新区始终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初心使命,致力于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本次发布的“24条举措”深度聚焦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等9个方面,从关键技术突破到产业生态优化,从人才引育到成果转化,全方位打通创新链条,助力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通过全力搭建由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重点研发机构等组成的创新平台网络3条关键举措,持续强化“0-1”原始创新能力。

加速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以“一装置一方案一专班”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国家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建设。同时,围绕重大基础设施,积极探索建立“沿途下蛋”机制,推动科研成果高效转化。

持续深化与中科院西安分院的合作

目前,中科院西安科学园建设已初见成效,今年将完成中国科学院地环所整体搬迁与升级,并建成三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大幅提升高新区在环境科学、地质研究等领域的原始创新策源能力。

加快建设新型研发机构

为促进光子、新能源汽车、空天科技等优势产业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西安高新区已建成空天动力陕西实验室,同时正加快组建光子科技陕西实验室、新能源汽车陕西实验室,加速前沿探索和颠覆性技术创新。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为推动技术成果从样品到产品、从产品到产业、从产业走向市场的全流程转化,西安高新区提出4条具体举措,全力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

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

持续深化、充分运用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政策,计划新培育500名技术经理人,力争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000亿元,让更多科技成果快速应用于相关产业及产业链。

开展生物医药创新产品联合攻关

促进巨子生物、康拓医疗等企业与空军军医大学、西安交大医学院、西北大学等高校医院合作,开展生物医药创新产品联合攻关,支持联创生物医药孵化器聚焦重点医院,持续开展优秀医疗领域成果项目挖掘6项,组织医院成果项目路演5场以上。

新建技术创新中心

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作为西北地区首个、我国材料领域首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025年将孵化培育3家以上产业化公司。此外,在航空领域,陕西空天动力创新中心将建成投用,投资孵化项目20个以上。

建设中试小试平台

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中试熟化放大、概念验证,依托龙头骨干企业、高校院所等优质创新资源,新建2个概念验证中心、3个小试中试平台,并完成先导院8寸线建设。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为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企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西安高新区制定了3条举措。

精准实施“五培工程”

持续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基本盘”,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均突破6500家;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均超15家,新增2家上市企业。

全力开展孵化器建设和能级提升工作

孵化器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摇篮,计划全年新认定省级以上孵化载体5家,在孵企业达到350家以上,打造集研发、孵化、投资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孵化载体。

强化企业作为“出题人、答题人”的作用

支持比亚迪、铂力特等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实施一批体系化、任务型的联合攻关项目,力争承担5项以上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推动产业链群提质增效

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西安高新区将进一步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产业链群提质增效。

巩固提升优势产业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加快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80%以上,新增国家绿色工厂不少于8个。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加大力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开展新产品、新装备攻关,争取营业收入增速达到8%。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超前谋划积极布局未来产业,依据国家高新区新赛道培育计划,西安高新区已将光子、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智能系统等8个新赛道上报工信部,全力争取全部纳入国家培育计划。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西安高新区将推动更多人才留在高新区,成为“高新人”。

优化人才认定标准

突破薪酬、社保等限制,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创人才评价体系,计划新培育3000名硬科技创新人才,加快引进紧缺急需人才。

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深化与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合作,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样板,大力推行 “校招共用”、“定制班”等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推动高校“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动态匹配。

优化完善科技金融服务

为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西安高新区提出2条举措。

在科技金融服务方面

将设立1亿元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用于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早期硬科技项目的孵化培育。同时,发挥科技创新基金引领作用,力争管理规模200亿元。

在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供给方面

加快推广“创新积分制”,深化技术产权资产证券化(票据化),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预计全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20亿元。

构建一流科技创新服务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营造重商优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西安高新区制定了2条举措。

推动政务服务智慧高效

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提升集成化服务水平;聚焦企业诉求,深化亲商助企机制,推动形成“政产学研用金介才媒”一体化融合服务生态。

提级企业服务水平

全面完成丝路科技、人才、资本大市场迭代升级,全年力争服务企业超2000家,开展产业论坛、人才招聘会、项目路演等各类活动100场。

加强对外科创交流合作

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持续强化协同创新能力。

加强国际国内协同联动

在国际层面,强化与韩国三星等企业的合作基础,创建中韩双边合作平台,支持韩方企业和研发机构在高新区设立研发中心、离岸创新中心;在国内层面,推动丝路科学城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科技创新中心相关重大科创平台协同联动。

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

继续承办、主办全国性乃至全球性活动,计划承办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海归创业大赛西安线下活动,并高标准承接全球硬科技大会、欧亚经济论坛科技分会。

建设特色专业园区载体

为拓展新兴产业承载空间,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西安高新区提出3条举措。

深化校企合作

扩大与西北工业大学未来产业科技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园的合作范围,强化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融通创新等功能,支持建设国家级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国家级孵化器等平台。

打造未来产业孵化器

聚焦低空经济、数字出海等新领域新赛道,谋划建设特种飞行器、数字动漫产业园、贸易出海产业园等专业园区,打造一批未来产业孵化器、加速器。

推进央地科技成果双向转化

希望广大央企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与高新区携手推进央地科技成果双向转化,开展央地科技协同创新。

文字:张静攀

编辑:李聪迎

初审:高 杰

二审:白 凯

终审:杨俊东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点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