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当华盛顿再度高举“对等关税”大棒,全球主要经济体都感受到压力,而日本,是第一个在这轮贸易勒索中露出软肋的国家。据《日本经济新闻》披露,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将于4月30日飞赴美国,出席第二轮日美关税谈判。日本政府的目标非常明确,保住自己的汽车产业命脉。因为特朗普政府已经不讲规则、只讲利益,对外喊出“对等”,对内强征重税,而日本人现在才发现,他们所谓的“日美同盟”,在金钱与贸易面前,毫无情面可言。
从形式上看,这场谈判只是美方90天“缓征期”里的程序安排。但从实质上看,这已是特朗普对日本下的最后通牒:要么拿出足够“诚意”换取关税豁免,要么看着你们的汽车产业被重税压垮。赤泽此行,就像带着“求生牌”上赌桌,不求赢,只求活。
日本这次打算把汽车作为谈判焦点,绝非出于自信,而是出于被逼无奈。目前,日本对美出口中汽车占比高达30%,是名副其实的外贸支柱。这块“支柱”在特朗普眼里就是待宰的肥羊。在特朗普的税务清单上,日本车几乎无一幸免。一旦谈判破裂,美国10%的统一关税叠加新一轮追加税将生效,届时日本制造的汽车将在美市场失去所有价格优势,销售将遭遇断崖式下滑。
日本清楚地知道,特朗普政府并不是要协商规则,而是要索取利益。因此,为了保汽车,日本开始清点“筹码”,不是技术,不是产业互利,而是政治与经济上的让步。根据日媒透露的谈判预案,日本考虑在两方面作出“交换”:一是放宽本国的汽车安全标准;二是扩大对美大米的零关税进口配额。
说白了,日本政府打算用本国消费者的安全和农民的利益,去换取一个“苟延残喘”的出口通道。这就是所谓的“国际合作”?这就是曾号称“制造强国”的日本在21世纪的外交姿态?在特朗普眼中,这种“软柿子”策略只会激发压榨冲动。
这已不是日本第一次在关税问题上被美方威逼利诱。上世纪80年代,日美“广场协议”已让日本为美国财政赤字和工业衰退买单,日元升值导致日本出口受阻,直接引爆了泡沫经济。今时今日,特朗普拿贸易当棍棒,继续敲打盟友。而日本,仍甘于配合。
日本政府口口声声说要“坚守国家利益”,但实际操作中不断退让换空间,妥协谋平衡。在对美政策上,日本根本没有“筹码”这个概念,只有“姿态”跪得够不够快,低头够不够深。这也正是为什么,哪怕是有史以来“盟友最无情”的特朗普回归,岸田政府仍然没有一套应对机制,只能被动迎战。
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制度,从来不是经济逻辑,而是赤裸裸的经济民族主义。10%的统一税率本就对外打压、对内优惠,而“追加关税”更是针对特定国家的惩罚性措施。在这种制度之下,任何国家想要“谈判”,其实都是自我辩解罢了。因为规则是美方单方面制定的,解释权也归白宫所有。所谓谈判,实则是“上缴保护费”的过程而已。
日本对美态度的软化将产生连锁效应。一旦日本率先妥协,其他盟国恐将群起效仿,特朗普将更加得寸进尺。这不仅会加剧全球贸易不平衡,也会助长美方“霸权有理”的国际舆论土壤。
那么问题来了,日本还有没有真正的“对美筹码”?
从目前情况看,日本最值钱的牌,就是“战略附庸”地位。在亚太安全格局中,美国需要日本承担对中国的前线压力,也需要日本在美军基地、防务协作、半导体产业等关键领域予以支持。但讽刺的是,日本对这一地位的自觉几乎为零,从未尝试把“战略价值”转化为谈判筹码。反而一次次示弱、主动送礼,把原本可能博弈的空间,交成了一张张“求饶信”。
此次赤泽亮正的访美之行,是日本“经济附庸”地位的真实写照。他不是去对等协商,而是去接受训话;不是去交换利益,而是去递交清单。在全球地缘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种“低头式外交”无法保产业,只会加速被架空、被边缘化。
4月30日,日本将带着“丢盔卸甲”的姿态踏上美利坚的谈判桌。而美方,也正磨刀霍霍、等着收割。这不是谈判,这是割肉。日本到底还有几块肉能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