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外网援引彭博社消息,2024年前9个月,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天然气237亿立方米,超过同期对欧输送量,中国有望成俄管道气最大买家。中俄能源合作不断深化之际,围绕天然气输送新管道的争议,也引发国际关注。
俄罗斯提出“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过境哈萨克斯坦的方案,被中方果断否决。中国驻俄大使张汉晖直言,哈萨克斯坦的油气管道早已满载。土库曼斯坦、中国塔里木盆地等地开采的天然气都走这条线路,再加上俄罗斯的天然气,根本不现实。要是想走这条路,就得新建管道,成本实在太高。
天然气(资料图)
目前,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现有的天然气管道已承担着巨大的运输压力。这条线路每年最高输气600亿立方米,“西伯利亚力量2号”若按规划的500亿立方米输气量接入,现有管道根本承受不住。就算新建管道,从哈萨克斯坦过境,再从新疆输入我国,还得在国内再远距离铺设一条管道,投入巨大不说,气价也会失去竞争力。而且,一个国家同时过境两条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能源命脉过度依赖单一过境国,这不符合中国能源安全多元化战略。
反观俄罗斯,提出这一方案也有自己的考量。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在欧洲市场受挫,2023 - 2024年累计亏损170亿美元,急需开拓中国市场。选择哈萨克斯坦过境,一方面想拉拢哈萨克斯坦,巩固在中亚地区的利益;另一方面,原本计划途经的蒙古国政治局势复杂,推行“第三邻国”战略,和美国越走越近,让俄罗斯心里没底。但俄罗斯没考虑到,这个方案对中国来说风险和成本都太高。
天然气管道(资料图)
中国在能源合作上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定,明确提出两条替代方案。一是让“西伯利亚力量2号”途经蒙古,不过蒙古国的态度一直摇摆不定。为了发展“第三邻国”战略,蒙古国想引入美国势力制衡中俄,还要求俄罗斯提供廉价天然气,项目推进缓慢。二是从俄罗斯远东经过后贝加尔斯克入境,直插中国东北,和“西伯利亚力量1号”类似。这条路线优势明显,后贝加尔斯克是俄中贸易重要边境口岸,公路铁路交通便利,而且口岸已调整为全天候运行,未来还会扩大规模,提升通行能力,建设成本比从阿尔泰山区低,安全性也更高。
除了线路问题,价格也是中俄天然气二号管线进展缓慢的关键因素。之前中俄就第一条天然气管道的价格,谈了两年多。俄乌冲突初期,俄罗斯急于打开中国市场,能源价格压得很低。但现在随着美国主动促成俄乌停火,俄罗斯在能源出口上没那么急迫了。而中国天然气进口渠道多元,俄罗斯、中亚、卡塔尔、马来西亚等都是重要供应方,没有实惠的价格,中国不会轻易签协议。中国一直坚持掌握能源流向、定价、利益分配的权力,事关能源保障和安全,绝不会轻易妥协。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资料图)
在国际能源博弈的大背景下,中俄能源合作意义重大。中国是天然气消耗大国,2023年天然气消耗量近4000亿立方米,对外依赖度高达42%。俄罗斯作为能源出口大国,急需稳定的海外市场。双方合作本是互利共赢,但在具体项目推进上,必须充分考虑各自利益和风险。
中国果断否决俄罗斯过境哈萨克斯坦的方案,正是出于对能源安全和经济利益的综合考量。能源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拥有更多话语权,保障国家能源供应稳定。未来,中俄在天然气管道建设上如何达成共识,还需双方进一步协商,但中国维护自身能源安全的决心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