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其乐农农工作室】


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驻村干部是重要的见证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这4位驻村第一书记是他们这个群体中的代表,从他们的心里话中可以看出,多年来,他们扎进村子、甩开膀子、蹚出路子,从乡亲们的急难愁盼事干起,让一个个深山小村迎来大变化。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任在肩,广大驻村干部将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冲锋在前,团结带领乡亲们一起,用汗水浇灌脚下的土地,用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贵州黎平县肇兴镇肇兴村驻村第一书记徐信基

“要把民族的特色传承好弘扬好”

驻村经历:2019年起投身驻村工作,在贵州黎平县德化乡高洋村担任过驻村干部,后在德化乡平笋村、肇兴镇肇兴村2个村庄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心里话:“吊脚楼、古寨、侗族大歌等是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要把民族的特色传承好弘扬好,在文旅融合中更好彰显它们的光彩。”徐信基说,努力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持续激发乡村全面振兴动力活力,是肇兴村眼下最关键的一项工作。

“我要和全村干部群众一起努力,将多姿多彩、底蕴深厚的民族特色文化悉心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持续增强肇兴侗寨的品牌影响力、集聚力和带动效应,为民族地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探索更多创新样本。”

▼肇兴村驻村第一书记徐信基(中)在肇兴侗寨鼓楼里和村民商谈产业发展。唐正尧摄(人民视觉)


宁夏同心县王团镇吊堡子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宗仁

“我要接着站好这班岗”

驻村经历:2015年起10年间,先后在宁夏同心县王团镇罗台村、石狮开发区黄石村、王团镇吊堡子村3个村庄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心里话:“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每一户的困难都是具体的,修路、吃水、住房、发展产业,都是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忆起2015年初到王团镇罗台村的场景,李宗仁坦言:“看着村民的日子好起来,我比谁都高兴!”

10年驻村,李宗仁现在三句话不离“我们村”。“乡亲们的知识文化水平需要提高,即使是种枸杞,也要采用新方法种植有机枸杞。”“我带动村民和孩子们一起学英语和AI技术,希望他们能成为高素质的‘新农人’。”“只有把自己活成村里人,才能真正理解农村,为民办事。我们已经通过脱贫攻坚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现在要让乡亲们生活更美好。我要接着站好这班岗,努力为乡亲们办更多的贴心事。”

▼枸杞采摘期,吊堡子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宗仁(左)来到枸杞地里查看枸杞产量情况。李媛媛摄(人民视觉)


福建寿宁县竹管垅乡江岔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毓

“发展产业要‘看菜吃饭’”

驻村经历:2017年至2021年,担任福建古田县城东街道双山村驻村第一书记;2024年,担任寿宁县竹管垅乡江岔村驻村第一书记

心里话:“海拔高环境好,茶叶品质佳,要让这么好的茶早点走出大山!”清明节后,福建寿宁县竹管垅乡江岔村高山茶园陆续进入春茶采摘期。两次驻村经历,让陈毓对产业发展有着自己的思考。“不能盲目‘抄作业’,发展产业要‘看菜吃饭’、因地制宜。”

问及今后打算,陈毓计划满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产业依然是重头。要让农产品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努力打造‘有品牌’的产品;还要引进优秀的乡村规划团队,在人居环境整治、文化氛围提升方面下足功夫;更重要的是举办多场‘农民培训班’,帮助大伙儿一起学技术,长本事,未来的日子一起更红火。”

▼江岔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毓(左二)在高山茶园查看茶叶品质。陈郑耀摄(人民视觉)


四川乐山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文店村驻村第一书记郭菲

“让家家户户都有奔头”

驻村经历:2017年5月至今,先后在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金岩乡俄罗村、金口河区金河镇吉星村、共安彝族乡文店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心里话:“要彻底挖穷根,必须靠教育。”郭菲凭借专业优势,在村里办起“第一书记课堂”,利用寒暑假开设英语和作文辅导班。“培养好这些孩子,就是为乡村全面振兴播下希望的种子。”

“职业教育在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方面大有可为。”郭菲说,“教育提质,产业振兴,文化赋能,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让山里每寸土地都焕发生机,让家家户户都有奔头。”这位43岁的“老驻村”依然保持着初心热情,继续书写着小凉山的乡村全面振兴故事。

▼文店村驻村第一书记郭菲(左)在村民家中给孩子辅导功课。本报记者 宋豪新摄



报道来源:人民日报2025年4月25日第18版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其乐农农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