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澜昌

在俄乌冲突持续两年有余、欧洲安全格局动荡难平的背景下,美国总统特朗普终于撕下“调停者”面具,公然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出最后通牒。这不是和平的起点,而是又一次赤裸裸的霸权博弈:用“谈判”之名逼迫乌克兰妥协,用“和平”之语掩盖华盛顿的战略疲劳和政策转向。如今的美国,已不再掩饰自己对“乌克兰这场战争”的厌倦,而泽连斯基所依赖的“铁杆盟友”,正在迅速变脸。



4月24日,特朗普在谈及俄乌冲突时表示,俄乌双方都有“实现和平的意愿”,并透露已设定一个“最后期限”,暗示如若未能达成协议,美国将“转变态度”。更有甚者,白宫新闻发言人莱维特公开宣称,特朗普对泽连斯基“耐心已快耗尽”。这番话,不啻于在泽连斯基背后补上一刀。

特朗普此举,无疑是在对乌克兰施压,意图迫使其在领土问题上作出让步。面对记者关于割让领土的提问,他居然不加掩饰地回应:“这将取决于具体割让哪些领土。”如此言论,根本就是公开认可俄罗斯的占领成果。特朗普不愿正面回答制裁俄罗斯的问题,却不断重复美国正对俄罗斯“施加巨大压力”,这套双面话术的本质,就是明示乌克兰:如果你不配合,那你将不再是“我们的人”。

而这场“和平剧本”的幕后并不只有特朗普一人,美国政府的乌克兰事务特使凯洛格在伦敦与乌克兰代表进行会谈后声称,“对话坦诚且富有成效”,但另一位美国高级官员却直言,美乌双方在“美国提出的框架和时间表”上仍存重大分歧。换言之,美国早已私拟方案,而乌克兰只被允许在华盛顿划出的框架里挣扎。所谓“对话”,不过是命令的传达;所谓“谈判”,不过是勒索的包装。

与此同时,俄罗斯的态度可谓强硬又精准。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明确表示,只要乌军从俄方“宪法纳入”的四个地区撤离,战争可以立刻结束。这无疑是在向国际社会传递一个讯号:俄方并非拒绝和平,但其和平必须建立在“领土主张”被承认的基础上。这与特朗普对“割地谈判”闪烁其词的暧昧态度相呼应,再次揭示出美俄之间对乌克兰命运的“默契勾兑”。



而泽连斯基此刻的处境,则更加凄惨。面对俄军对基辅发动的猛烈导弹袭击,他被迫取消原定出访南非的计划,并在社交平台上哀叹:首都废墟下的清理工作仍在继续,12人死亡,逾百人受伤。如此惨烈现状,正是特朗普口中“和平临近”的现实注脚。而泽连斯基依然高呼“全面、无条件停火”是谈判前提,却被美方冷眼旁观。乌克兰比谁都渴望和平,但它正在被美国拖入一个“带着镣铐起舞”的陷阱。

特朗普嘴上的“和平”,不过是一场选举前的政治秀。在国内面对反战民意升温、财政赤字激增、通胀飙升的多重压力之下,他急需在外交舞台上制造“胜利感”。结束一场烧钱战争、逼乌克兰接受现实、营造自己“拯救世界”的形象,正中特朗普竞选盘算。但这一切的代价,是乌克兰的土地、主权和人民的鲜血。

这位曾在2020年一度被弹劾的“俄罗斯通”,如今又重操旧业,试图重塑“特朗普版新秩序”:通过模糊边界、操控和平、解构北约来实现美国利益的极大化。而对于乌克兰来说,美国这位“救世主”越是高调施压,越说明这场“代理人战争”的操盘手已经准备抽身而退。美国在欧洲投下的棋子,如今成了被切割的牺牲品。



乌克兰已不是乌克兰,它成为大国博弈下的筹码。从2022年初战争爆发至今,美国源源不断地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财政援助、情报支持,把这个东欧国家推向与俄罗斯的长期对抗。而今,当战事陷入泥潭、民众疲惫不堪、国际声援锐减时,华盛顿却高举“和平”大旗,转身推动一个可能以乌克兰主权让步为代价的“休战协议”。这不是和平,这是背叛。

如果泽连斯基被迫接受一个由美俄主导的妥协框架,其政治声望必将遭受重创,乌克兰国内的民意裂痕也将愈发严重。而一旦美国“按下暂停键”,欧洲还能否继续团结援乌?德国、法国等国家的援助疲劳已显,乌克兰将更难独立应对接下来的严酷现实。

特朗普想要和平?不,他想要的是一场掌控结局的交易。他不是在制止战争,而是在导演一出新的秩序安排。而乌克兰,是这场“交易”中最沉重的代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