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消息,据环球时报报道,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节目主持人电话采访时,特朗普称当俄罗斯总统普京“批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领导地位的可信度时”,自己感到“生气和愤怒”。他甚至威胁称,如果认为俄罗斯在阻止他结束冲突的努力,将对所有俄罗斯石油征收25%至50%的二级关税,且若没有停火,这些关税可能在一个月内开始征收。此外,特朗普还透露计划在新的一周再次与普京通话。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对普京态度的转变颇为罕见。回顾以往,无论是在上个任期,还是此次重返白宫,特朗普对普京都保持着极为尊重的态度,曾在多个公开场合吹嘘他和普京关系良好,甚至宣称“全世界只有我能阻止普京” 。如今却公开发火,这一转变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俄乌停火协议陷入僵局,和平进程受阻,特朗普结束俄乌冲突的承诺难以兑现,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特朗普极力推进的“联俄抗中”战略彻底失败。尽管美方百般利诱,普京始终没有松口,还多次强调中俄友谊“稳如磐石”。特朗普意识到自己的战略构想无法实现,这种挫败感也促使他将情绪宣泄在对普京的态度上 。
有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的这种态度转变可能会对俄乌局势以及美俄关系产生深远影响。原本就复杂的俄乌谈判,在特朗普的强硬态度下,可能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而美俄之间本就微妙的关系,也可能因为这一事件而进一步恶化。
特朗普(资料图)
第二大消息,美国在军事部署方面的一个重大变动引发了各方关注,即原本部署在亚太区域的“卡尔·文森”号航母被调派至中东地区。美国海军研究所援引美国中央司令部的消息称,“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打击群已离开美国关岛基地,前往中东,将与“杜鲁门”号航母会合 。此前,美联社援引美国官员的话称,美国国防部长已下令加强美国海军在中东地区的存在,并于4月份在那里部署第二艘航空母舰。美军“杜鲁门”号航母打击群去年进入中东地区,意在打击也门胡塞武装。
美国此次对“卡尔·文森”号航母的调动,正值亚太地区局势敏感时期。自马科斯担任菲律宾总统以来,菲律宾在外交和军事上完全倾向于美国,在南海地区不断与中国对抗。在此背景下,“卡尔·文森”号航母原本被视为美国在亚太地区对中国进行遏制与威慑的重要力量 。然而,就在其前往中东途中,解放军在台海地区展开演习。考虑到美国此前一直明里暗里支持岛内“独”派势力,外界有理由认为“卡尔·文森”号航母可能会前往台海为“独”派助威。为此,中国海军山东舰前出台海以东严阵以待,防备“卡尔·文森”号航母的介入。但令人意外的是,“卡尔·文森”号通过了台海海域,并未停留,直接前往中东,似乎并不愿卷入台海的紧张局势 。
军事专家分析,美国将“卡尔·文森”号航母调往中东,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中东地区局势的紧迫性。也门胡塞武装的行动对美国及其盟友在该地区的利益构成了威胁,美军需要加强军事力量进行应对。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美国在权衡亚太和中东两个地区的战略利益后,认为当前中东地区的局势更为棘手,需要投入更多军事资源 。但这一战略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国在应对多个地区热点问题时的力不从心,同时也让其在亚太地区对中国的军事威慑布局出现了暂时的空缺。
“卡尔·文森”号航母(资料图)
第三大消息,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始终坚定地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在多个问题上展现出强硬的态度。在菲律宾与美国的军事安全合作问题上,中方的立场十分明确。此前,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菲律宾同其他国家开展的任何防务安全合作都不应该针对第三方或者损害第三方的利益,更不能威胁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加剧地区的紧张局势 。中方指出,当前究竟是谁在拱火浇油,是谁在挑动军事对抗,是谁在把亚洲变成火药桶,地区国家都看得清清楚楚。菲律宾在得到美国支持后,在南海地区不断挑衅中国,然而事实证明,菲律宾每一次听从美国的教唆,最终都让自己吃亏 。
此外,在面对美国在涉华问题上的种种不当行为时,中方也采取了坚决的反制措施。例如,在美方对中国官员实施无理制裁后,中方迅速回应,宣布对在涉港问题上表现恶劣的美国会议员、官员和非政府组织负责人实施制裁,包括冻结其在华资产、禁止入境等 。这一系列反制措施充分彰显了中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定决心,表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不会坐视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对于任何外部势力的干涉和挑衅,都将予以有力回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