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周红,今年48岁,初中学历,已婚,育有一儿一女。
我们一家生活在一个不大不小的小县城,日子勉强能过得去。
我年轻时在镇上的针织厂做工,后来厂子倒闭了,就靠给人缝缝补补、做点小手工贴补家用。
丈夫叫赵明,50岁,在县城的水泥厂工作了二十多年,后来工厂改制,他拿了一笔不多不少的补偿金,如今打点零工维持家用。
我们家的情况其实并不算太差,可也谈不上富裕。真正让我心里憋屈的,是婆家的那些事。
尤其是 关于婆婆那套我出钱盖的房子,小叔子一家却理直气壮住了进去的事 ,这些年我一直咽不下这口气。
婆婆年轻时守寡,靠着养鸡养鸭,把我丈夫赵明和小叔子赵强拉扯大。赵明比赵强大八岁,可以说是长兄如父。
可赵强从小嘴甜,心机多,婆婆就偏心得厉害。哪怕赵明为家里做得再多,婆婆总觉得小儿子才是她的心头肉。
我本想着,做人要有良心,孝顺老人是应该的。
可这份孝心,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失望和欺骗。
尤其是当我拿出家里几乎所有的积蓄,为婆婆建养老房,小叔子却带着一家人理直气壮地住进去时,我才真正明白,有些亲情,是被偏心一点点毁掉的。
02
八年前,婆婆住的老房子年久失修,屋顶漏水,墙体开裂,一下雨屋里就像水帘洞。那年冬天,婆婆摔了一跤,住了半个月医院。医生说她年纪大了,不能再住那种又湿又冷的房子。
婆婆出院后,赵明回家找我商量,说要不我们出点钱,把老房子推了重建一套。
那时候我们刚刚把儿子送进大学,手头紧得很,我心里一百个不乐意。
可看着赵明一脸为难的样子,我咬咬牙说:“要建行,我就把那两万块压箱底的钱拿出来,再借点,顶多不装修。”
赵明感动得不行:“红,你放心,这房子是给咱妈养老的,建起来以后,咱也有个回去的地方,小强那边他也会出点的。”
我点点头,心里却有些不安。这些年我看得清,小叔子赵强那人,嘴上说得好听,实际上从不为家里出半分力。
果然,房子开工那天,赵强带着老婆孩子来看了一眼,说:“哥,嫂子,咱妈这房子,你们决定怎么建就行,我家手头紧,实在拿不出钱来,回头我多出点力气。”
这“力气”后来就变成了他每天来看看工地,偶尔递瓶水,连一砖一瓦都没帮搬。
房子盖了近一年,我们前前后后花了差不多四十万 ,从打地基到水电装修,全是我和赵明东拼西凑借来的。有一阵子真是过得紧巴巴的,连儿子的学费都差点交不上。
建好以后,我心里其实还有点小满足,想着有一套像样的房子,婆婆住着舒服,逢年过节回去也有个落脚的地方。
可还没等我高兴几天,小叔子一家就搬了进去。
“妈一个人住怕,咱就在这儿陪陪。”
这是赵强搬进去的理由。他老婆陈丽也是个嘴巴甜、脸皮厚的主,一边往屋里搬行李,一边笑呵呵地对我说:“嫂子你们也不常回来,咱妈年纪大了,咱年轻人多照应着点不是应该的嘛?”
我想发火,可看着婆婆笑眯眯地站在一旁,连句解释都没有,我只觉得心口憋得慌。
“你们就住一段时间,别太久。”我忍着怒气说。
可这一住,就是八年。
这八年里,我们每次回去都像是去做客。婆婆的房间早就被腾出来给小叔子的女儿住,她自己搬到了厨房后面的小隔间里。我们带点礼物回去,婆婆还会说:“小红啊,你看小强多孝顺,一家人都陪着我。”
我气得想翻脸,赵明却总劝我:“算了,咱妈年纪大了,别让她难堪。”
我憋着这口气过了好多年,直到去年,小道消息传来——村里要拆迁了。
那天,赵强给赵明打电话,语气急得不行:“哥,听说房子要拆了,你们赶紧回来,看看怎么分。”
赵明接完电话,一脸茫然地看着我:“小强说,房子是妈的,现在拆迁,咱得回来签字。”
我冷笑一声:“房子是妈的?你问问他,这房子的钱,是谁一分一分攒的?他出过一毛钱没?”
赵明沉默了。他不是不知道,只是这些年,他太软弱了。
我当即决定,跟他一起回村。“要讲理,我就跟他们讲理;要打官司,我也不怕。”
回村那天,赵强一家早早就在等着。他老婆一脸不耐烦:“嫂子,房子是咱妈的,拆迁补偿自然归她。你们虽然出钱建了,但那是孝心,怎么算我们也有份。”
我看着婆婆,冷冷问她:“妈,你说句公道话,这房子是谁的钱盖的?”
婆婆低头不语。
我终于明白了, 她不会站在我这边。哪怕我为她花了40万,她心里也只有小儿子。
赵强得意地说:“嫂子,你别这么激动,补偿款我们大家分,咱妈住我这儿这么多年,我也出力了。”
我差点没被气晕过去。
“你出力?你这是住进去八年白吃白住,还想分钱?!”
我忍无可忍,拍桌子道:“行啊,那咱们法院见!我有转账记录、有借条、有邻居证言,这房子一砖一瓦的账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赵强脸色一变,婆婆也慌了。
“红啊,咱是一家人,别闹得太难看……”
我冷冷一笑:“我不怕难看,就怕心太寒。”
后来的事,还真进了法律程序。虽然房子是婆婆名下的地皮,但法院认定我和赵明是主要出资人, 拆迁款得按实际出资比例分配 。赵强一家没拿到多少,还被村里人戳脊梁骨说白眼狼。
03
事情结束后,赵明坐在回城的车上,叹了口气:“红,这些年,委屈你了。”
我看着窗外飞驰的树影,声音淡淡地说:“我不怕委屈,就怕这委屈没人看得见。”
赵明握住我的手,沉默不语。
我不知道未来婆婆会不会因此和我们疏远,赵强一家会不会更加憎恨我。但我清楚, 这一次,我终于为自己争了口气。
有些事情,不是忍让就能换来公平。有些关系,不是你付出就能换来感恩。
我不后悔当初为婆婆建房,那是我对她最后的孝心。但从今往后,我只为值得的人付出。
至于赵强,他那句“赶紧回来”,我听见了,但我不再听命于他。
因为我终于明白, 真正的尊重,是靠自己争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