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今天迎来首批专业观众。懂车的“行家”们忙碌地穿梭于面积再创新高的展区内,一边掐着时间赶着新车发布的场子,一边惊喜地发现,主打“拥有聪明大脑”的智能汽车频频出现、亮点纷呈。


今年的车展上,智能驾驶相关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们,纷纷带来了自己的首发新品。华为发布的新一代智能驾驶系统,将智能安全放在重要的位置,聚焦大雾、雨雪等天气下对障碍物的识别。与华为有密切联系的赛力斯问界,在本届车展期间通过“生命保护”“车身防护”“健康呵护”“隐私守护”四个方面来打造出智能安全体系。此外,在智驾领域同样获得较高认可的小鹏汽车宣布,即将开启AI智能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向消费者强化辅助驾驶的能力边界。

记者注意到,今年参展的汽车科技企业里,不少都是新面孔。其中既包括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企业,也有商用L4无人驾驶企业,还有辅助驾驶企业,以及半导体和芯片公司。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内大部分主流新能源车企宣布已经进入了智驾第一梯队,而在今年第一季度,奇瑞、长安、比亚迪等国产品牌纷纷官宣在智驾领域发力,汽车智能化技术获得高速增长。同时,各大车企摒弃了此前“零接管”等花式营销概念,各类新品更安全、更智能和更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折射出车企未来的战略布局重点。


此外,智能座舱成为本届车展的一大亮点。专注于汽车行业领先的AI公司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王晓刚就表示,智能座舱跟智能驾驶通过AI形成有机结合,可以进一步大幅降低事故率,提升安全边界。致力于为汽车主机厂商提供实时3D开发工具和服务的国际知名厂商Unity中国,这次也来到车展现场。公司CEO张俊波表示,目前公司已与联发科、紫光展锐等多家厂商建立深度合作,针对国产芯片实现底层优化,进一步优化智能座舱的功能。

每一场“大秀肌肉”的发布现场,都意味着,科技与汽车的深度融合,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智能汽车上的应用,已经成为行业创新的新热点。但值得注意的是,本届展会上,各大车企在不遗余力地进行智驾技术创新的同时,不约而同地强调:当前阶段,智驾的本质仍然是“辅助驾驶”,“安全第一”是必须严格落实的首要理念。

近年来,智能驾驶技术快速发展,L2级(辅助驾驶)功能迅速普及。但事实上,“辅助驾驶”并不等于“自动驾驶”,L2级(辅助驾驶)和L4级(自动驾驶)并非同一技术的不同阶段,而是完全不同的“物种”。从国家标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的界定来看,目前车企广泛传播的“智驾”,也仍然属于L2级系统,在本质上仍然属于“组合驾驶辅助”,驾驶主体仍然是驾驶员,而不是汽车本身。

不过,由于此前对“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混淆宣传,以及公众对技术边界的认知偏差,相关交通事故频发,也导致智能驾驶的信任度面临严峻考验。为此,工信部近日也发布了指导意见,要求严格区分“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严禁对“辅助驾驶”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

汽车评论员李国安认为,本次车展上透露出的信息表明,工信部的指导意见,强化了不同级别辅助驾驶知识的普及,明确了相关操作中驾驶人和车企的责任,能够更好地帮助车企传播正确的观念和理念。这不但不会限制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反而将有助于推动科技与汽车的深度融合。智能辅助驾驶的技术研发仍会继续,但与此同时,让车企在宣传推介方面主动念起“紧箍咒”,毫无疑问将有助于行业更加专注于技术本身、专注于更加安全。无论对于行业自身发展,还是对于消费者来说,这都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大好事。相信在技术与责任的“双驱动”之下,汽车行业发展将行稳致远。

看看新闻记者: 金梅 陈昱卉 游玮

编辑: 陈昱卉 游玮

责编: 金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