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道真自治县隆兴浣溪村关门山组的王某,翻看着一本民法典普法手册,眉头逐渐舒展。上个月,他因土地流转问题,与对方争执不下。最终,在村“法律明白人”的调解下,双方依据法律条款,达成了和解。

“以前,遇到事只会吵架。现在,知道法律才是‘定盘星’!”王某的感慨,是道真自治县司法局以法治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乡村振兴,法治先行。针对农村群众法律需求分散、理解能力不高的特点,道真自治县司法局将普法精准滴灌、靶向施策作为突破口。通过走村入户调研,梳理出土地流转、务工维权、老人赡养、物业服务等高频法律问题,量身定制成17类普法读本。翻开这些手册,有法律条文、有实际案例、有分析解读,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近5万册“乡土法律宝典”发放到户,成为了村民触手可及的“法治锦囊”。

“以前,觉得法律都是城里人的事。现在,连我家娃娃都能看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河口镇梅江村村民冯大姐的话,道出了普法读本接地气、冒热气的设计理念。

  开展以村(社区)为主阵地、以普及法律常识、传播文明新风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振兴˙法治同行——共创美好生活”主题法治宣传活动30余场次,法治知识通过春联、挂历等形式,融入乡风民俗,真正让法律条文“活”了起来。



  在阳溪镇阳坝村,村民姚某每天习惯点开“道真普法”微信公众号。

“上周刚学的反有组织犯罪法和网络安全知识,今天,就用在识破假投资骗局上了!”

  依托新媒体矩阵,司法局打造了“云端普法课堂”。300余期以案释法的内容,通过“道真普法”微信公众号,将婚姻家庭、网络诈骗等热点问题“送货上门”。针对山区留守老人多的现状,14个乡镇司法所创新微信普法接力,3000余条语音普法短信,用乡音讲述法理,架起了跨越数字鸿沟的连心桥。

  去年冬天,忠信镇新民村两户村民因宅基地界线问题,闹得不可开交。调解员带着测绘工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上门,量完尺寸,又开起了院坝普法课。最终,化解了矛盾纠纷,还让围观村民学会了如何依法行事。“调普融合”模式推行以来,全县95%以上的民间纠纷实现就地化解,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普法进万家。

  “每一次调解,都是一堂法治公开课。让群众在解决问题中,形成法治思维。”道真自治县司法局负责人表示。

  夜幕下的洛龙镇鹰咀村的会议室灯火通明,10余名“法律明白人”正在参加线上培训。这支956人的队伍,有村组干部,有退休教师、致富能手,也有热心公益的广场舞队长。通过“站+点”联动机制,他们既是普法宣传员、矛盾调解员,更是村务法治智囊团。

  三桥镇凤山村“法律明白人”周娟,半年内协助调解村民土地流转纠纷100余件、农村赡养纠纷10余件。

“乡亲们之所以信我,因为我讲的法条,能变成实实在在的道理。”周娟的话,道出了乡村“法律明白人”这支队伍扎根乡土的生命力。

  如今的道真自治县乡村,法治文化墙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微信群里的法律咨询此起彼伏,办事依法、遇事找法渐成新风尚。道真自治县司法局将持续深化法治乡村建设,让法治的种子,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根开花,为乡村振兴筑牢法治基石。

记者 姚强

通讯员 阳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