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柏可林4月25日报道:第四季“保租房毕业季进校园”安居保障专项行动将于4月27日启动,共筹集70余个保租房项目,超过1万套房源。记者从市房管局获悉,上海出台多项便利化措施,适当放宽申请人就业状况限制,应届高校毕业生在毕业2年内可以用“毕业证书”代替“就业证明”申请保障性租赁住房。
高校应届毕业生租房可享“折上折”
今年“保租房毕业季进校园”活动(第四季)将于4月27日启动。此次专项活动共筹集70余个保租房项目,超过1万套保租房房源。户型上,以一居室和可拆套供应的二居室为主,同时有部分宿舍型床位可供毕业生选择租赁。价格上,以月租金2500—3000元左右房源为主,部分保租房项目方对高校应届毕业生开展一年期的租金集中让利活动,并推出“折上折”“首月、首年优惠”等优惠举措,助力高校毕业生安居筑梦、奔赴未来。
上海聚焦新市民、青年人实际需求,出台了多项针对强的便利化措施。一方面,适当放宽就业状况限制,允许应届高校毕业生在毕业2年内以毕业证书代替就业证明申请,允许阶段性未就业人员以劳动合同解除等有关证明材料替代就业证明材料提出申请,并签订最长不超过1年的阶段性租赁合同。
另一方面,优化就业证明认定方式。针对新就业群体职业特点,明确可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书面协议、灵活就业人员就业登记凭证或参保登记凭证、与网络信息平台的合作协议、相关就业收入的纳税凭证等作为合法就业的证明材料提出申请。
此外,允许更加灵活租期。针对有灵活租期需求的新就业群体等,允许经申请后可签订1年以内的租赁合同。同时对因工作变动等原因需提前终止租赁合同的,在提前1月申请情况下可免付违约金。
全市累计建设筹措56.1万套(间)供应36.1万套(间)
上海正按照既定目标,全力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筹措和供应。根据规划,到“十四五”期末,上海将累计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60万套(间),其中形成供应40万套(间)。截至2025年3月,全市已累计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56.1万套(间)、供应36.1万套(间),分别为规划目标的93%和90%,完成进度好于预期。
建设筹措过程中,上海充分利用规划土地方面支持政策,打通五条房源建设筹措渠道。一是供应租赁住房用地以及利用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转型为租赁住房用地新建。截至目前,全市已通过定向挂牌和协议出让等方式拿出优质土地资源,累计供应247幅租赁住房Rr4用地,可建租赁住房约28万套(间),其中绝大部分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利用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的,变更土地用途,不补缴土地价款,原划拨的土地可继续保留划拨方式。例如,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利用自有存量土地建设,将土地用途由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调整为四类住宅组团用地(Rr4)后,建设筹措107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目前已建成并供应。
二是在商品住房中配建。三是利用企事业单位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改建时坚持结构、消防、治安“三个安全”,土地性质、房屋性质、建筑容量“三个不变”,将安全要求纳入施工图审查环节,依托审图机构专业力量从设计源头确保项目改建安全。四是产业类项目配套建设。五是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
完善多层次住房租赁体系,加大床位筹措供应数量
上海根据新市民、青年人和一线务工人员租赁需求特点,持续优化完善“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住房租赁体系。
在优化空间规划布局方面,按照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原则,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空间规划,重点在商业商务集聚区、人口导入区域、产业园区及周边、轨道交通站点附近等租赁需求旺盛区域建设筹措,更加注重供需适配。目前建设筹措的项目分布在全市约1900个点位。
在加大床位筹措供应数量方面,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今年继续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年安排新增筹措供应床位3万张以上,并根据需求分布特点,增加中心城区床位数供应数量。2025年中心城区(含浦东新区)床位数量占比已从2024年的40%提高到约60%。同时,明确2025-2027年三年总量不低于9万张,到2027年底,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床位总规模将不少于13万张。1-3月,已新增筹措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床位0.7万余张,约为全年目标任务的25%。
在丰富床位筹措方式方面,结合区域特点,鼓励支持中心城区以改建闲置低效的商业办公、厂房、仓储等存量非居住房屋为主,按照“小体量、嵌入式”方式多点位布局;近郊区重点在集中式保障租赁住房社区中筹措,适当增加双人间、单人间比例;远郊区根据需求采取灵活方式筹措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