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武汉的农贸市场,因为买鱼杀不杀,闹出了一场大冲突,19号一顾客花33元买了条活鱼,跟鱼贩说不杀直接带走,鱼贩可不干了,张嘴就来 “哪有买鱼不杀的”,还说他是在闹事。
没说几句,鱼贩直接扔出秤砣砸中顾客脚踝,接着又抢手机、动手打人,后来才知道这顾客是个探店博主,现在鱼贩被刑拘12天罚款200元,摊位也被关停15天,市场监管局还立案调查了。
大家都在议论,这到底是顾客故意找事,还是鱼贩真有 “宰秤” 的猫腻被发现了呢?“职业打假” 到底算维权还是碰瓷,官方回应及事件后续,带你一探究竟!
买条活鱼差点被打死?
前几天,武汉一农贸市场里发生了一出活脱脱的“买鱼血案”——一个小伙子去买条草鱼,原本以为就是件寻常小事,结果却差点把命搭上,结账后的几分钟,直接演变成了现实版“市场打架大片”。
事情是这样的:武汉一小伙子逛市场时,瞅中一条活蹦乱跳的草鱼,看着就新鲜,他跟鱼摊老板说:“我要这条活的不杀,我带回家自己弄。”
老板点头应了,称完重量一共33块4,小伙扫码付完钱,正准备拿鱼走人,可这时老板突然抄起案板上的杀鱼刀,一脸“这事我做惯了”的架势准备开工。
小伙一看赶紧拦:“别别别,我刚说了我要活鱼,别杀!”
结果老板脸一沉,语气立马变硬:“不杀不行,要活的得换条还没敲的。”
小伙当场懵了:“不是,这条不是活的吗,你啥时候敲它了,它还在蹦啊!”
老板却开始含糊起来:“刚才敲了……它还没缓过来而已。”
其实大家都看明白了,鱼贩这就是想糊弄人—— 把称重时那条活蹦乱跳的鱼,偷偷换成早称好的、分量不足的,或者已经处理过的鱼。
因为一旦鱼杀了、内脏去了,再怎么称重顾客也没法对质,根本不知道自己买的到底是不是原来那条,说白了这种“必须杀鱼”的硬性操作,说不定就是摊贩偷偷“宰秤”的老把戏。
小伙也不是吃素的,直接开怼:“你这秤不对吧,怎么感觉少了?”
还说要叫市场监管来看看,这下可把老板惹急了,老板瞬间变脸,哪还有一点商人的样子?
一句狠话都没放完,转身就操起身边的铁秤砣,“咣”一声砸在小伙子的脚上,那可是铁疙瘩,不是塑料玩具,小伙疼得蹲在地上直哆嗦。
还没等他缓过神来,老板又冲上来开始爆粗口:“你信不信老子打死你”,说完一拳挥过去直奔头顶,是真想把人干趴。
更离谱的是,老板的女伴也冲出来上手,不但抢小伙手机,还上手扯他衣服,仿佛全场进入“团战模式”,而旁边的商户一个个吓得不敢插手。
一秤砣砸出“菜市场黑幕”
警察赶到现场时,刚才还大喊 “打死你” 的摊主瞬间换了副嘴脸,装出一副 “我啥都不知道” 的无辜样,说话语气都变弱了。
更搞笑的是,他眼瞅警察来了,撒腿就想往后面楼梯间跑,像极了电视剧里反派落网前的“最后挣扎”,可惜人没演技,腿也不快,还没跑出市场就被当场堵住了。
警察一问,他还装糊涂没有打人,结果监控一放,全网都看笑了——他举着秤砣砸小伙脚的动作清清楚楚,连扇巴掌的角度都能截图分析。
最终这位“市场暴徒”被处以行政拘留,摊位也被停业整顿15天,可惜了那些天天早起摆摊的辛苦商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这种恶劣行为也让整个市场的口碑大打折扣。
而那位坚持“不要杀鱼”的小伙子去医院一查,脚踝肿得跟馒头似的,医生说软组织挫伤、疑似骨裂,还得休养一阵。
他的朋友也惨,被老板老婆甩了一巴掌,耳朵嗡嗡直响,现在两人已经在走法律程序,准备起诉维权,绝不让这事就这么过去。
说到底,这事表面是买鱼的小冲突,实则戳穿了菜市场长期存在的三大“毒瘤”:
一是杀鱼=遮秤,宰人没商量,水产摊常用的一招就是“杀完鱼再给你”,表面看是服务,实则套路满满,鱼杀了、内脏去了、血水流了,谁还算得清这条鱼到底多重?
小伙非得要活鱼带走,直接让老板没法在分量上做手脚,怪不得老板急得跳脚发火。
二是没法治意识,靠拳头维稳,你说质疑下秤准不准,咋就成了“挑衅”?
生意做得不清不楚,还敢动手砸人,这根本不是买卖,是欺行霸市,更可气的是,老板还嘴硬:“这是市场的规矩”,不好意思,“规矩”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市场不是黑道。
三是监管走形式,不出事不作为,如果不是这次闹出了动手、报警、上热搜,估计这摊主还在每天混着“问题秤”继续坑下去。
就有人爆料说,小伙子其实是“打假博主”,专门在各地市场挑刺拍视频,有网友说这样的人多管闲事,但从结果看,他拍出的问题,监管部门真的盯到了吗?
对咱老百姓来说,这事也提个醒:以后买鱼买肉,最好现场看清称重,最好别急着让商家处理。
真碰上问题不要吵架打人,掏出手机拍视频、保留证据才是王道;能协调就协调,不能就报警走正规程序,别跟恶人硬碰硬,容易吃亏。
而对于监管方来说,也得好好反思:别总等事情出事、上热搜才出手,平时就该把“问题摊位”清干净,别让一颗老鼠屎毁了一锅市场清汤。
这次那块秤砣砸中的,不只是小伙子的脚,更是整个市场的信任和公平,如果不管不问,今天砸的是脚,明天可能就是头,砸碎的是老百姓对公正买卖的最后一点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