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阵子的酝酿后,英国海军“威尔士亲王”号,已经率队从本土出发,带着英国人“一艘航母抵中国两艘”的满心期待,往东亚而来。只可惜,这条路英国海军走错了。


▲英国海军的大国航母梦又开始了

相比于理智的法国海军,英国这次出动“威尔士亲王”号收益寥寥

作为英国历史上吨位最大的军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其姊妹舰“伊丽莎白女王”号,是英国海军乃至全体英国人心目中的骄傲。在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成军后,想炫耀一下也是人之常情,但选择东亚显然是高估了自己。

四年前,“伊丽莎白女王”号其实就来过一次东亚,虽然出发前宣传得轰轰烈烈,但实际上敏感区域一个没碰,最终回国的时候还摔了一架F-35B,上演了真实版赔了夫人又折兵。


▲“伊丽莎白女王”号当年是败兴而归

相比之下,法国“戴高乐”号航母,在几个月前来东亚时,思路就清晰得多。其不仅踩在大国容忍边缘活动,基本完成了自己的政治目的,还顺路在印度转了一圈,最终凭借近乎完美的表现,拿下了价值66亿欧元的26架“阵风-M”订单。

钱挣了,事也办了,顺带连海军舰载机升级的费用问题,也提前解决了。“戴高乐”号虽然来的时候声势不大,但这些收益可都是实打实的。

英国海军似乎仍然在指望,凭借一两次不稳定的部署,就能迫使东亚大国让步,丝毫没意识到,这对他们来说是纯粹的赔钱买卖。

此外,“搭载隐身战斗机的6万吨航母”,虽然是个听起来很强大的标签,但英国海军现在的状态,实在是撑不起完整的航母编队,以至于这次出动的编队相当尴尬。


▲法国“戴高乐”号航母转了一圈收益不菲

英国国产海军装备性能不佳,编队都是四处硬凑得来

担任主力护航任务的,是英国海军精心打造,号称十亿英镑一艘的45型驱逐舰。然而,这款凝聚英国造船工业心血的主力军舰,服役后的表现却非常糟糕,特别是可靠性极差,总计6艘常年有3到4艘趴窝,根本不堪大用。如今干脆是5艘一起停摆,只有1艘能出海。

也就是因为连2艘45型驱逐舰都凑不出来,所以英国海军不得不在北约框架下,从挪威“借”了一艘,搭载“宙斯盾”作战系统,具备区域防空能力的护卫舰,勉强满足了航母编队防空的最低需求。


▲45型驱逐舰可靠性奇差

此外,因为手中的补给舰性能比较落伍,英国海军这次干脆就只派了一艘油轮补给油料,真正的补给任务,则由同样从挪威“借”的补给舰来完成。

至于“威尔士亲王”号本身,更是继承了“伊丽莎白女王”号动力系统不稳定,尤其是传动轴质量不佳的问题,先后两次在准备参加重大演习前掉链子,这次能按时出海,已属不易。

实力凋零到这个程度,还要坚持到东亚走一遭,最终也没有什么真正收益,只能说,英国海军太想恢复以前的荣光了。


▲能攒出两艘6万吨航母对英国海军真的不容易

在二战之前,英国海军基地遍布全球,但在失去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后,英国海军就沦为彻底的近海舰队。现在好不容易挣扎着建成两艘6万吨航母,自然忍不住要拿出来炫耀一下。

然而,现在的中国海军,是连美国海军都得退避三舍的存在,在东亚这个能得到陆基预警机和反舰弹道导弹支援的地区,更是毫无疑问的霸主。

都不用说集结两艘航母围攻“威尔士亲王”号,中国海军出动两艘搭载鹰击-21的055,都是后者难以应付的高端装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