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加征高关税还不到一个月,特朗普就服软了?如今已经有美国前高官对他发出批评,甚至还是站在中国的地盘上。

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称,计划在“未来两到三周内”拿出针对若干贸易伙伴的新关税措施,中国似乎也是可能的目标之一。



(特朗普计划修改关税政策)

难道特朗普又要开始他的关税游戏了?当被问及何时会降低对华关税时,特朗普用一个耐人寻味的短句回应:“这取决于中国。”

特朗普的话语间透露出一种自信:大规模的关税政策已让美国接近“收支平衡”。然而,经济学家们对此却持有不同意见。事实上,部分专家指出,过高的关税可能抬高商品价格,增加企业成本,从而影响消费者购买力,进而限制美国的经济增长动能。

现在的情况就是,铁打的美国关税,流水的特朗普表态,他反反复复的政策改变,让人捉摸不透。

近日,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现身香港,在他参加的由香港美国商会主办的研讨会上,他毫不吝啬地抛出了许多关于中美关系与国际形势的见解。



(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

坎贝尔很快切入主题,批评特朗普政府在处理中美关系时犯下的根本性错误。他特别指出,特朗普政府误判了中国的实力,不止在经济领域,更在军事和技术创新上对中国的理解严重偏差。

坎贝尔说得很直白:中国不是来玩游戏的小角色,而是舞台上硬核的玩家。他用“将在未来几十年继续发挥主导作用”这样的字眼,来形容中国。

事实上,坎贝尔的观点不仅仅是个人观察,更是对过去数年复杂国际形势的凝练总结。

中国在全球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军事崛起到科技领军,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发明与机器人技术方面的投入已经让不少西方国家坐立不安。

用坎贝尔的话来说,就是一种危险但不可忽视的现实,这也意味着任何对中国低估或误判的行为都可能酿成重大后果。



(坎贝尔在任期间,多次强调要和中国竞争)

能让坎贝尔说出如此论调,非常出乎外界的意料,因为他之前对中国可没有什么好态度。

坎贝尔在2021年明确宣称“中美接触的时代已经结束”,并将中美关系定义为“竞争关系”。这一表态被视为拜登对华政策的“历史性转变”,标志着美国放弃过去几十年的对华接触战略,转向以竞争为核心的对立姿态。

他还认为中美关系的主要模式是竞争,并将中国崛起视为对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挑战。

其次,坎贝尔是奥巴马时期“重返亚洲”战略的主要推手,并在拜登任期内延续这一思路,推动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和“奥库斯”等机制,旨在联合盟友制衡中国。



(去年,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领导人峰会)

他曾在担任“印太事务协调员”期间,多次敦促欧洲和亚太盟友加强对华施压,例如要求欧盟在俄乌冲突问题上配合美国指责中国“军援俄罗斯”。

还有就是,他曾对中国说了很多强硬言论与指控。去年9月,坎贝尔在北约总部声称中国“直接支持俄罗斯的战争机器”,并渲染中俄军事技术合作对美国构成威胁,尽管缺乏确凿证据。

他还支持对华技术封锁,并推动限制中国获取高端半导体和军事相关技术。

尽管他曾强调,中美以竞争为主,但也曾表示中美可在气候问题等“共同利益领域”合作,不过前提却是这种合作需在“竞争框架”下进行。



(事实证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没有给美国带来成效)

以上这些案例,都凸显出坎贝尔对中国根本就没有一个好脸色,而特朗普这次对华加征高关税,难道不也是一样吗?可是坎贝尔为何如此言辞激烈的批评特朗普?关键原因,无非就是特朗普的政策,虽说是在对华强硬,但与此同时,却给美国自己带来了无法预知的风险。

从某种程度上说,坎贝尔的发言不仅是一种反思,也是一种提醒。他提醒特朗普,国际关系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复杂、多元的竞争与合作。中美哪怕不能彻底马上的解决分歧,但至少可以努力避免出现更多的矛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