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玉林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G324玉林市绕城公路工程前期工作及初步勘察设计工作服务招标》公告,看来玉林人日盼夜盼的三环路真的快来了!



随着玉林城区规模持续扩张,完善交通网络的需求愈发迫切。通过构建三环路,能够有效分流中重型车辆,缓解教育东路的交通压力,减少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现有的一环路(12.31公里)和二环路(35公里)已无法满足城市扩张需求。三环路将连接北流、福绵、珊罗等区域,形成放射环状路网,优化城市内部与外部交通的衔接,缩短通勤时间。

如此一来,玉林的交通环境将得到显著改善,城市的宜居水平也将大幅提升,真正成为一座让居民满意、向往的宜居城市。这不,对玉林三环的需求日益迫切。



综合来看,玉林三环路的建设具有显著必要性,它不仅是缓解当前交通矛盾的迫切需求,更是推动城市扩容、产业升级和宜居环境提升的战略举措。

原以为三环,应该就是在地图上二环路和环城高速之间大概画一个圆圈。看报道里的介绍,又似乎不像。



据了解,玉林市三环路规划东起北流市民安镇花石埌村,往西经过民乐镇附近与G80广昆高速北流支线交叉,在新圩镇与玉林至铁山港高速公路相交,在大塘镇接上G80广昆高速玉林支线,并由高速公路支线廊道至钟周村、往西至仁厚镇,再由南至东经福绵区,新桥镇,珊罗镇,在塘岸镇与玉铁高速公路相交,过北流市城南中学,回至起点。路线总长107公里,按双向八车道一级公路标准,总投资约170多亿元。

下面为意向图



三环路这次终于动真格的了!起点在北流东边的民安镇,终点还经过城南中学,这么一兜,直接把玉林和北流城区围了个圈。这不就是大家一直说的‘玉北同城化’要来了吗?想想还挺让人期待的。

不过话说回来,三环路开工的消息传了这么多年,一直雷声大雨点小,现在总算有点实际动作了。希望这次别像二环路那样,不要这么波折啊!

玉林是广西较早规划二环路的城市,上世纪90年代就修建了城北段,并预留双向八车道空间。2003年兴六高速通车时,二环北路已建成。但此后建设长期停滞,直到2013年二环东路段才以双向四车道通车,2016年部分路段扩建为八车道。2020年二环西路通车,2021年天河东路完工,这条历时二十多年的环城路终实现闭环,令人感慨万千。



玉林二环路只有短短的35公里,却用了20多年才实现全线贯通。现在三环路107公里,如果按照以前的速度何年何月才能实现闭环?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大大的问号。

这个项目是放眼长远,还是急功近利?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三环路项目总长107公里,分两期建设(一期2026年开工,二期2030年建成),这种分阶段推进方式体现了对城市发展节奏的科学预判,而非追求短期政绩。

玉林作为广西重要工业基地,近年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但主城区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张。三环路连接北流、福绵等区域,为产业外溢、新城区开发预留空间,符合“产城融合”的长远规划逻辑。

三环路串联多个乡镇及工业区(如北流陶瓷产业带、福绵服装产业区),有望复制二环路带动福绵经济开发区的成功经验。同时,其与G80广昆高速等主干道的衔接,将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助力玉林内燃机、陶瓷等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



影响项目进展主要是资金问题,本项目总投资170亿元中一期由PPP模式分担27亿元。这种机制既缓解了短期资金压力,又通过市场化运作提升建设效率,符合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理念。

但也需警惕短期思维陷阱,吸取历史教训的警示。二环路曾因资金压力、征地纠纷等问题停滞多年,导致“断头路”现象。三环路需避免重蹈覆辙,尤其在土地征收、生态保护等方面需强化科学评估与公众参与,否则可能因短期决策失误引发长期矛盾。

玉林三环路项目本质上是立足长远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其必要性源于城市发展规律与经济转型需求,而非短期政绩驱动。尽管存在资金压力、征地风险等短期挑战,但通过分期实施、PPP模式及政策协同,项目更倾向于“用短期投入换取长期效益”的理性决策。

三环路有望成为玉林迈向现代化中型城市的关键跳板,实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长远价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