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乌克兰的土地依然在炮火中颤抖,就在昨天(4月24日),基辅的夜空被导弹袭击,12人阵亡。这场持续1147天的战争,早已不是新闻头条上的“冲突”,而是一场吞噬整个国家的黑洞,人口流失近千万、前线士兵像沙漏般流逝、泽连斯基的“88万大军”背后是捉襟见肘的绝望。
战前4110万人口的乌克兰,如今只剩2800万至3000万人在政府控制区苟活。联合国数据显示,近700万人登记为国际难民,若算上“黑户”,实际逃亡人数可能突破1000万。他们像蒲公英般散落欧洲:德国、俄罗斯各接收超120万人;波兰成为90万人的避难所,捷克39万人挤在狭小的公寓里;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乌克兰社区人员不断涌入,而返乡者寥寥无几,波兰的最低工资是乌克兰的6倍,谁愿回到地狱?
更残酷的是逃亡者多是妇女儿童。联合国统计显示,难民中59%是女性,31%是儿童,而留守的男人正被填进战壕。
泽连斯基政府控制的地区,街道空荡如鬼城。适龄男性要么战死,要么藏匿,甚至自残逃避征兵。乌克兰生育率已暴跌至每名妇女1.3个孩子,2024年新生儿仅17.6万,但死亡人数高达49.5万,这个国家正在生物学意义上消亡。
物价飞涨、能源短缺、学校停课……基辅市民哭诉:“我们像活在末日电影里。”
总统宣称乌军总数达88万,但西方情报机构戳破:实际可作战兵力仅30万-35万。前线日均损失500-800人,而美国评估乌军死亡已超10万,受伤20万,相当于每3个士兵就有1个倒下。
更可怕的是动员枯竭,征兵年龄下限降至17岁,农村老人被迫拿起步枪,连精神病患者都收到征召令。一名逃到摩尔多瓦的乌军逃兵匿名说:“我们不是战士,是耗材。”
西方援助正在缩水,特朗普政府削减军援,欧盟的300亿欧元承诺杯水车薪。俄军仍在缓慢推进,而乌克兰的“胜利”定义已从“收复领土”变成“避免灭国”。
基辅独立广场的纪念碑旁,有人用油漆写下:“我们曾以为自己在捍卫欧洲,后来发现欧洲只捍卫价值观。” 这场战争没有赢家,只有无数个破碎的家庭,和一片注定荒芜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