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4.27 期间
在本文链接中下单
即可以 五折 价格购入以下好书 ✨
最后三天,不要错过❗
红楼梦
胡适、林语堂、钱钟书一生推崇的程乙本,白先勇心中最好的《红楼梦》
古文大家启功等注评120回全本×50幅清代改琦绘制人物插图×精致小开本×内文定制字典纸×180°平摊活腔书脊
原文精良、专家推荐、注释校记详细、插图精美、附录丰富
附赠四大家族关系图、大观园地图、全书人物表、曹雪芹家族关系表
《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集大成者。它既是一部细致描摹18世纪社会风俗、贵族衣食住行的百科全书,又是展现人世枯荣无常的一阕史诗式的挽歌。传世至今两百多年,是家家必备的案头经典。但由于年代久远,《红楼梦》的版本繁多,文字出入甚大,读者在阅读选择上极为混乱。
本书以1792年程伟元、高鹗最早印刻120回全本、二次精修后的“程乙本”为底本。程乙本的问世让中国人有幸读到全貌《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大事。新红学大家胡适一生注重程乙本的推广,促使其成为影响力极大的红楼普及本。
除原文精良外,本书还选用古文大家启功、红学专家唐敏等所作详尽注释,诗词曲赋均配有白话译文;同时参校7种重要版本,撰写详细校记于每回中;特别收入50幅清代画家改琦所绘的红楼人物线描图,清丽婉约;随书附赠四大家族关系图、大观园平面示意图、全书人物表、曹雪芹家族关系表,为读者重建《红楼梦》书里书外的世界。
本书为匠心打磨、特别推出的新装插图袖珍本,一套两册,开本小巧便携,可180°平摊,内文选用微黄护眼字典纸。将千古传世之作融入掌心,与经典亲密相伴。
上下滑动,查看图书简介
现5折 99元 ❗
娜塔莎之舞
M系列译丛经典,豆瓣9.2分、2018历史·文化类书籍年度榜首,了解俄罗斯文化的恢宏巨著
从托尔斯泰、普希金到帕斯捷尔纳克,从柴可夫斯基到肖斯塔科维奇,奥兰多•费吉斯通过俄国的文学和艺术,探索俄罗斯民族的建构及其内心世界
《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每日电讯报》等媒体年度瞩目好书,入围“萨缪尔·约翰逊奖”“达夫• 库珀奖”决选名单
在托尔斯泰的名著《战争与和平》里,娜塔莎,这位自小接受法国教育的贵族小姐,爱唱歌、跳舞,不论苏格兰舞、英吉利茲舞,还是俄罗斯民间舞,她都能翩翩起舞,展现婀娜多姿、优雅动人的俄罗斯风情。奥兰多•费吉斯通过“娜塔莎之舞”,重新诠释《战争与和平》这部巨作,介绍托尔斯泰、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柴可夫斯基、契诃夫、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等伟大的作家和艺术家,以散文般的优美笔触再现广袤质朴、包容一切的俄罗斯。
《娜塔莎之舞》通过对18世纪兴起的俄罗斯芭蕾、绘画、诗歌、戏剧和音乐等讨论,探索俄罗斯文化中欧洲文明与民间元素之间的分歧,“文明”和“本土”两个俄罗斯之间的对抗,以及贵族上流社会和底层农村民众间的分裂。书中更进一步讨论“俄罗斯灵魂”和“俄罗斯性”的建构与表现,揭示政治、国族认同、社会观念、风俗習惯、民间艺术、宗教等对俄罗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呈现出一幅充满戏剧性的细节、辉煌炫丽的文化长卷。
上下滑动,查看图书简介
现5折 69.5元 ❗
九诗心
九位诗人,九堂文学启明课
时局混沌、人生不再安稳时,他们稳定自己的九种“活法”
细腻文笔,女性视角,看见诗人的“另一面”
叶嘉莹、钱理群重磅推荐;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批评奖;新周刊刀锋图书奖
与一般的诗词鉴赏不同,《九诗心》与当下的联系如此紧密——全书选取的九位诗人(屈原、李陵、曹丕、陶渊明、杜甫、欧阳修、李清照、文天祥、吴梅村),都身处各自的“大变局时代”,都面临一个命题:当昔日安稳世界的许诺失效,人究竟应以怎样的方式度过这一生?
这部书通过还原历史情境和文本细读,呈现了在生命的痛苦面前,他们各自寻得的“办法”。走过九段人生之后,读者将会和诗人一起,看到各自生命中的微光。
作者黄晓丹以女性学者的细腻,挖掘诗人不为人知的一面;以诗性文笔,带读者跨越古语障碍,照见共通的生命处境;以扎实可靠的文献校勘和文史互证,再现诗人心灵与现实冲突的历史现场,成就这部中国的《人类群星闪耀时》。
上下滑动,查看图书简介
现5折 39.5元❗
梁庄三部曲
展现急速变化时代下中国村庄的变迁,关于每个人都在沦陷的故乡,关于每个流落在外的异乡人
从失去声音的农村女性到返乡的打工者,穿过偏见与歧视、流言与恶意,传递梁庄那些“消失的女人们”最真实的声音。
贾樟柯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主要讲述者,文学联动影像,重构消逝的故土
2010年,《中国在梁庄》出版,作家梁鸿在其生命困顿匮乏之时,重返故乡,探访梁庄生活内部的驳杂与丰沛,叙述梁庄生命个体的迁徙与流转。前后历时五年,铸就《中国在梁庄》与《出梁庄记》,关于每个人都在沦陷的故乡,关于每个流落在外的异乡人,关于早已隐没在时间长河中的温柔与哀痛。十年之后,作者梁鸿再次回到故乡,重访当年的书中记述的人和事。十年当中,一切都在发生改变,又似乎全无变化:一些人永远离开了这里,一些在外漂泊的人重返此地,村庄的面貌、河流和土地都与从前不同。而人事变幻之中,梁庄和梁庄人所透露出的生机和活力却不减当年。此次回归,梁鸿用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家乡,以细腻的描写和敏锐的洞察,将梁庄的人们再次带回我们的视野,并借由对他们生活的追溯,描摹出一个普通村庄绵长而有力的生命线——这生命线既属于那些“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人们,也属于身处同一股时代洪流的人们。
上下滑动,查看图书简介
现5折 84.5元 ❗
富士日记
《日日杂记》作者,“天生的散文家”武田百合子震撼日本文坛之作,长销五十年不衰
“浑然天成的艺术家”“令人感到绝望的才华”,作品斩获“田村俊子奖”“读卖文学奖”
介于日常和旅行之间的山居生活,构成了包容一切的“生”
1963年年底,武田一家位于富士山麓的山间小屋建成。从第二年也就是1964年的晚春,全家开始了东京与山里往返的生活,添置家具和用品,将山间小屋的内部置办完善,也去到山下的村子、湖泊以及富士山。从1964年7月到1976年9月的十三年间,他们每年都要在这里度过若干个月。写日记最初是丈夫武田泰淳的提议,每当来山里的时候“轮流记笔记”,他和女儿武田花也写过几篇,但绝大多数都是武田百合子的记录。1976年10月,丈夫武田泰淳因病去世。这部长达十三年的生活日记在杂志连载后,于1977年正式成书出版。
每日晴暖雨雪、起居三餐、邻里家常、自然风物,武田百合子以直白简朴又生气勃勃的文字,将之一一记录成文。从未想过从事写作的她,在成为家庭主妇后初次提笔,字里行间一派天然,全无矫饰。遥远的昭和岁月犹如一幅人间烟火的长卷,在她的笔下徐徐展开。
上下滑动,查看图书简介
现5折 74元 ❗
台北人
《台北人》,白先勇短篇小说集的代表之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影响三毛、张国荣、林青霞等人的名篇
2024精装单行本,白先勇亲订篇目
精装设计,五色苔锦封面,书法大家亲笔题写书名,传递东方美学
永远的尹雪艳,金大班的蕞后一夜,思旧赋,游园惊梦……
《台北人》,白先勇短篇小说集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也是一部故国史的折影,一部随风飘落的人类命数史。
在异域,“我想家想得厉害。那不是一个具体的‘家’,一个房子,一个地方,或任何地方——而是所有关于中国的记忆的总和”。
白先勇作者说:“《台北人》对我比较重要一点。我觉得再不快写,那些人物,那些故事,那些已经慢慢消逝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马上就要成为过去,一去不复返了。”
上下滑动,查看图书简介
现5折 39元 ❗
大唐李白(套装三册)
张大春现代小说技艺与古典文化素养之集大成作品,融历史、传记、小说、诗评论于一体
拟以百万字篇幅再造诗仙李白的一生、大唐盛世的兴衰
《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诚品、金石堂、博客来年度畅销中文书
大唐,文治武功的极盛之世,一个以无比的自信和激昂风采拥抱世界的时代。原本最自由的诗,却被赋予格律的法度,成为改变命运的手段。
飘然不群的李白,心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理想,却为何没有科考资格,甚至隐瞒出身外出飘荡,注定与整个繁华世道错身而过?既然无从追随时代的格律,写诗恰是随意的他,又如何作出无人匹敌的诗句以达天听,成就“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斟酒”的无上光荣?日后名满天下的他,何以还是迷失了最初的自我,以至千载以下,人们居然多只记得他的名字而已?
盛世背后、盛名之下,常常被忽略的,是自由的重负。后人所景仰、企羡、而追之不及的仙,不过是为俗世生涯所排挤在外的人;当现实的人生展开之际,诗句中的仙境,便也随着时代的种种前提、限制,一点一滴地凋零了。
李白,改变了唐诗,却错过了时代;而整个大唐,又怎么错过了他?
《大唐李白》系列是作家张大春现代小说技艺与古典文化素养之集大成作品,拟以百万字篇幅再造诗仙李白的一生、大唐盛世的兴衰。
上下滑动,查看图书简介
现5折 72元 ❗
中亚行纪
欧洲十大新声音,韦塞尔奖,爱德华·斯坦福最佳旅行作家入围,挪威书商非虚构奖
后苏联时代下年轻的中亚国家的现状以及地处俄罗斯文化圈中人民的选择
青年人类学家筹备多年,当代关于中亚五国现状观察最全面的非虚构杰作
深刻的风土人物观察记录,深入当地生活,关注女性处境
亚历山大的军队将吉尔吉斯斯坦的胡桃木带回欧洲,在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雅格诺布谷,人们还在使用丝绸之路上的主要用语——古雅格诺比语,生活遵循着另一种时间节奏。然而这五个国家一直被随意归为一个地区:先是作为亚洲到波斯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广阔地带,又被视为俄罗斯和英国大博弈的舞台。从里海之滨的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向东穿过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这些国家曾经是苏联最远的边境线。
社会人类学家埃丽卡·法特兰踏上一段即使是最老练的环球旅行者也很少涉足的旅程,探索五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成员国,自1991年陆续独立后,它们的现状如何?
法特兰穿越土库曼斯坦这个多数世人被禁止进入的国家,前往哈萨克斯坦巨大而荒凉的核爆试验地,在干涸的咸海岸边遇到中国的捕虾人,还遇见自二百年前在吉尔吉斯斯坦平原上生活的德国门诺派教徒。她背包走遍了每个共和国的角落,将这五个中亚国家现在和过去的历史、文化和地理风貌完整介绍给读者,并特别关注每个国家女性生存的现状。《中亚行纪》是一部“穿越中亚的奥德赛”,一位青年人类学家的探索之旅。
上下滑动,查看图书简介
现5折 37.5元 ❗
白日尽头
一个女人的史诗,同时也是一个充满黑暗秘密的国家的寓言:“人的一生中还有多少凶险的前线?要挺过所有战斗而不倒下实在太辛苦了。”
经历了三个帝国、两场世界大战、五次死亡、四次重启人生,在人生的尽头她意识到:活着不过是让两股势力在她这里相互较量,并且让恶劣的最终落败。
荣获汉斯·法拉达奖(2014)、《独立报》外国小说奖(2015)、欧洲文学奖(2015) 、国际都柏林文学奖(2016)、国际布克奖(2024)
她是摇篮里窒息而死的女婴;她在战后凋敝的维也纳度过困顿的少女时代;她在政治上觉醒,投身运动,又在肃反中失去一切;她回到东德,成为人民作家,在掌握话语权的巅峰猝然离世;她活到九十高龄,失去了记忆,而养老院之外已是另一个国家……经历了三个帝国、两次大战、五次死亡,从世纪之交的加利西亚犹太小镇,到“一战”后的维也纳、斯大林时期的莫斯科,再到重新统一的柏林,有的她被热爱,有的她被背叛,有的她淡入历史,被人忘却。
全书五卷,每一卷都以她的死亡结束,其后每一卷又重新想象假如她活了下来,可能拥有怎样的人生:一个婴儿小小的坟茔,本可以和阿尔卑斯山一样大。在看似不可避免的历史动能中,所有这些“假如”的总和意味着什么?一切终将逝去,句子被烧成了灰,足迹会消失,最后剩下来的是一个生命坚不可摧的铁的印记。
上下滑动,查看图书简介
现5折 32元 ❗
杜布拉夫卡套组
《多谢不阅》《无条件投降博物馆》《芭芭雅嘎下了个蛋》《狐狸》《疼痛部》
她是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但你可能从未听说。
看似毫不相关的人物命运彼此互文,密度极高的文本碎片层层嵌套,推演出“讲故事“这门古老技艺的核心秘密。
看清这个世界的黑暗需要一双局外人的眼睛;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就是那个局外人。
《多谢不阅》
图书市场越发繁荣,装帧越发精致,书店越发引人驻足,作家也从未像现在这样红遍全球,但真正的文学却近乎绝迹。杜布拉夫卡假借一个被英美文学市场冷落的东欧人之口,一一吐槽当今文学世界的诸多乱象:
隔三差五就会横空出世的文学新星;被反反复复“重新定义”的文学;各显神通的身份政治书 写;本末倒置的版权运营模式;宛如超市与咖啡馆结合体的书店;本质上与图书无关的书展;做派与作家无二的网红编辑;认为伊万娜·特朗普比布罗茨基更能“对祖国的政治形势做出鞭辟入里的分析”的媒体书评……文学失去了它的准入机制与评判标准,任何明星都可以在任何地方宣传他们的新书,任何一种负面评价都能被狡黠的市场拿来营利。
然而,最诡异的一点还是:在这个无比“民主”的全球化大市场上,其文化“商品”及创作要求,却总能让人想起我们的老朋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芭芭雅噶下了个蛋》
芭芭雅嘎是女巫,但不属于女巫的团体;她既可以是善人,也可以是恶人;是母亲,也是杀死女儿的凶手;是女人,但没有、也从未有过丈夫;她伸出援手,也策划阴谋;被人类社会驱逐,也与人类沟通;是战士,但也操持家务;是“死人”,也是活生生的人;她会飞,但同时也被束缚在地面上;她只是个“偶然出现的人物”,却也是主人公通往幸福之旅的关键一站:“礼貌的”和“粗鲁的”主人公在她的小屋前驻足,他们吃饱喝足,舒服地洗个澡,听取她的建议,带走她送的魔法礼物,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翻译成更现代的语言,她是异见者、流放者、失败者、隐居者、老处女、丑八怪。她的形象依赖于口述传统,是集体创作的成果,也是一面集体的镜子。她的人生故事开始于更好的时代,那时她还是金色芭芭、大地之母。后来,她成了被驱逐的稻草人,但依然用诡计统治着人们。如今,她缩在小屋中煎熬时日,像子宫中的胚胎,或棺材里的尸身。
没有一个人带着花和巧克力,再次敲响她的门。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
柏林是一座博物馆之城。
1994年夏,无条件投降博物馆关闭,数万苏俄士兵离开柏林。不久后,有了一个“俄国人在柏林”的展览,里面有张长长的纸条,写着被俄国人毁掉的每一条柏林街道的名字。
柏林动物园,住着活海象的水池畔,有一场不同寻常的展览,陈列着从海象罗兰的胃里找到的所有物品:打火机、婴儿鞋、儿童水枪、啤酒起子、塑料小汽车……
柏林的跳蚤市场是开放的博物馆,展览着过去与现在每一天的生活,不同时期、不同意识形态得到和解,每样不超过几马克;各种幸存下来的军装与肩章和谐地堆叠在一起,主人已经死了很久,飞蛾是它们唯一的敌人。不拘来自何方的人都可以做生意,有巴基斯坦人、土耳其人、波兰人、吉卜赛人、前南斯拉夫人、德国人、俄国人、越南人、库尔德人、乌克兰人……已逝的日常,时间的垃圾,都被他们当作纪念品在这里贩售:别人家的相册、不走的表、破口的花瓶……
生活破灭的故事只能一点一点地被讲述。事物比人们更持久。相册比主人寿命长。漫长的生命隐藏在旧外套里,在毫无意义的物体里。当一个国家消失,集体记忆也会消失。身边的物体消失了,对日常生活的记忆也会消失。但我记得一切。第一罐南斯拉夫洗衣粉。第一部南斯拉夫电视剧。加夫里洛维奇肉酱。
——“我们这里所有的人,都只是会走路的博物馆展品而已。”
《疼痛部》
来自一个已不存在的国家,教授一门四分五裂的语言,我像童话里的龙一样吐出舌头,然后它就分叉了:克罗地亚语、塞尔维亚语、波斯尼亚语、斯洛文尼亚语、马其顿语……
一门如此令人痛苦的语言,一门从来没有学会描述现实,与人对于现实的内在体验同样复杂的语言,能够讲故事吗?
一开始都是这样。或者那样。他们做了那件事,去了那里,然后来到荷兰。流亡者的叙事是没有日期的。短短的“战后”发生了太多的事,他们的心理时钟在重压之下坏掉了。一切都坏掉了。地点和时间分成了“以前”和“后来”,生活分成了“这边”和 “那边”。他们突然间没有了证人、父母、家人、朋友,乃至借以重构生活的平常见到的人。没有了这些可靠的中介,他们被抛回了自身。
在媒体化的世界里,一切都不是真实的。记忆经过许多个中介,以朱丽叶·比诺什或红白蓝编织袋的形式出现,将我个人的疼痛翻译成我的语言。只有这一件事是真实的。
疼痛是无言的、无用的,却唯一真实的证人。
《狐狸》
凭借着独特的智慧和叙事的力量,杜布拉夫卡带领我们从俄罗斯穿越到日本,从巴尔干雷区到美国的公路,从1920年代到当下,探索了叙事和文学创作的动力、移民的身份与处境、女性及其写作、战争后遗症、当今时代文学的处境等诸多命题。全书分为六章,在历史和地域之间交织跳跃,却信手拈来,游刃有余。杜布拉夫卡以各个文化中古老神话都具备的“狐狸”为原型,逐层揭示了“故事之为故事”的奥秘。
上下滑动,查看图书简介
现5折 149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