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肥胖症中心建设指南》团体标准技术审查会在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召开,经过认真审查、充分讨论和质询,审查专家组一致同意本标准通过技术审查。
据悉,该标准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提出、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归口,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院长陈燕铭副牵头,联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和广州达安临床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多家单位共同起草编制。该标准创新性构建“诊疗-管理-质控”三位一体的建设框架,对“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肥胖症中心建设”的组织管理、质控体系等诸多环节作出标准化规范,形成“3+N”多学科协作、“一站式”诊断与治疗模式。标准研制紧密结合国家《“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为落实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提供了可复制的建设蓝本,对于提高肥胖症诊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有着重要意义,有望为合力推动我国肥胖症规范化诊疗体系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会议由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炳刚主持开场,并就此次审查内容、目的以及有关重要事项向与会专家进行说明。编写组代表结合标准制定背景、意义及必要性、编制原则及依据、编制过程、主要技术内容、先进性和创新性,对目前标准的编制情况展开详细汇报。
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炳刚主持会议
陈燕铭副院长做标准基本情况介绍
编写组做《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肥胖症中心建设指南》技术审查汇报
技术评审环节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党委书记张清彬担任组长。审查专家组对标准稿内容进行了逐章逐条、认真细致的审查,并对相关章节结构、条文内容等提出若干修改优化意见。
张清彬教授主持技术审查环节
后续,编写组将根据专家组所提出的修改意见及建议对标准进行完善,形成报批稿等材料,严格按照《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报送学会批准发布。
专家组提出标准修改建议
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炳刚表示,学会一直致力于标准制修订和行业标准体系研究等工作,主导和参与多项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该标准是学会构建精准医学标准体系的重要成果,期待未来能够在全国范围落地见效。同时,学会将持续优化标准化服务机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眼行业需要,扎实推动标准研制工作,提升标准与产业发展的结合度,为标准建设作出贡献。
出席参与技术审查会议的专家有:
张清彬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教授
姜华艳 国际标准化组织医学实验室检验和体外诊断系统技术委员会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工作组(ISO/TC 212/WG 1)专家、新冠检测质量联合工作组(ISO/TC 212/JWG 6)专家、ISO/TC 212国内技术对口工作组专家;信息技术联合委员会生物特征识别分委会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技术实现工作组(ISO/IEC JTC1/SC37/ WG 4)专家等,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与标准化办公室主任(线上)
傅承主 广东省卫健委事务中心副主任
梁 宁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所四级调研员
贾艳滨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侨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欧阳平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主任医师
陈 苒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对外联络部暨OPO主任/主任护师
张 彦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副主任/主任技师
伍 珂 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标准信息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杨晓峰 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任
出席参与技术审查会议的编写组成员有:
陈燕铭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院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带头人、广东省糖尿病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朱延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减重医学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
陈图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减重医学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
叶 进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主任医师
雷普润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
杨 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