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作为全国唯一全部布局新工科的校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经过8年深耕细作,已发展成为高层次人才集聚区、高质量人才培养区与高水平成果产出区,初步走出一条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子,被师生网友昵称为“广州柠檬校区”。
自2021年起,华南理工大学在五省市开展综合评价招生,所设置的专业全部放在广州国际校区,其创新的人才选拔与培养模式广受认可,报考热度持续攀升。今年,学校有9个前沿新工科专业继续通过综评方式招生,为帮助广大考生和家长深入了解这些专业的特色与优势,即日起,学校官微推出“柠檬校区学院超链接”栏目,将陆续介绍各专业所属学院的学科优势、培养体系、课程特色及毕业生发展前景。今天推出第一篇。
打造世界一流的软物质领域创新高地
中美日欧8位院士组成国际学术委员会
14人次发表Science或Nature文章
仪器平台覆盖多个学科
全国首家开设“软物质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
80%的国际化全英示范班学生可获得推免资格
就业企业包括华为、比亚迪、京东方等
@2025届高考生
欢迎加入华南理工大学
我们在“前沿”等您
华南理工大学前沿软物质学院依托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的师资力量和专业基础发展而来。学院正式成立于2018年,是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首批建设的学院之一。
学院构建了“学院+高端研究院”的新型学科载体,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空天科技、碳中和、量子信息等多领域的前沿课题与现实需求,围绕软物质科学基础及材料工程化技术展开前瞻性研究与技术创新,致力于打造软物质领域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创新高地。历经多年发展,学院已建成 2 个国家级基地、1 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 个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 个广东省珠江人才团队、4 个广州市人才团队等诸多科研与人才平台。
学院积极培养适应国家产业升级以及粤港澳大湾区高科技产业需求的软物质领域高层次人才。目前,“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专业招收本科生,“软物质科学与工程”和“材料与化工”两个学科方向招收研究生。学院所支撑的“高分子科学”在U.S. News & World Report 2023学科排名位居全球第一。
发展大事>>>
1
2024年
荣获“广东省工人先锋号”称号
2
2024年
“软物质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获准招生,为全国首个
3
2023年
支撑的“高分子科学”在U.S. News & World Report 2023学科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一
4
2022年
先进材料国际化示范学院依托学院建设
5
2022年
“软物质科学与工程”新交叉学科获广州市重点学科支持
6
2022年
荣获第24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提名
7
2021年
由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名为前沿软物质学院
8
2019
获批建设“广东省功能与智能杂化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9
2019年
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10
2019年
“分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获准招生
11
2019年
“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二级交叉学科获批建设
12
2018年
成立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为广州国际校区首批建设学院之一
13
2016年
成立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瞄准世界一流建设
师资队伍
前沿软物质学院创新人才引进制度,成立由中美日欧8位院士组成的国际学术委员会,对人才引进进行遴选和评估,审议和指导学院学术事务的开展。国际学术委员会不唯帽子论,以学院交叉科研方向需求为选人目标,注重引进人才的实际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引进时严格评审、入职充分信任,旨在引进一个、成就一个。
学院教学科研团队已达34人,其中40岁以下占69%,大多来自麻省理工、哈佛、斯坦福、剑桥、东京大学等海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目前已有14人次发表 Science或Nature文章,国家级、省级标志性人才占69%,师资队伍呈现年轻化、国际化、高水平的特点。
教研平台
学院建有大型仪器平台,总面积达2100平方米,拥有性能优异、功能齐全的各类制备、分析、加工设备近百台。平台仪器设备应用方向广泛,覆盖高分子材料、有机-无机杂化 / 共混材料、生物材料的结构分析、物性表征、加工成型、器件制备等多个软物质交叉领域,可实现化学、物理、生物、工程类科研的全覆盖。
特色班级
学院自2023年起打造“国际化全英示范班”,选拔优秀学生于第三学期初进入示范班。示范班实施精英化教育模式,以本硕、本博连读模式(3+1+X)进行学生培养,80%的学生可以获得推免资格。示范班所有主干课程均为全英文授课,实行与国际接轨的教学和管理模式,由英语教育骨干老师与多名外籍专家帮助学生循序渐进适应全英教育。
招收专业
█ 本科招生专业:软物质科学与工程(全国首家)
专业定位:
理工结合,重视基础,面向高端产业智能材料
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工科专业,立足于国家亟待发展的功能和智能先进材料的开发与工程化的重大需求,以物理、化学、材料和生物等基础科学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软物质领域基础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多学科、交叉领域前沿科学技术与工程问题的能力。
培养特色
▶ 院士牵头,名校海归教师团队
▶ 中美欧日八位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
▶ 设立“国际化全英示范班”,本硕/本博连读(80%推免率)
▶ 聚焦新材料、新能源、量子等战略前沿材料
▶ 培养国家产业升级亟需人才
▶ 厚基础、交叉前沿课程体系
▶ 学业导师全覆盖,精英化培养
▶ 升学、就业多重优势
本科生培养方案综合了国内外著名高校的方案所长,确立理工结合、既理又工的教学培养模式。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在地国际化”与“双向国际化”互促双强的办学特色,以及“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下,本科生实施全员学业导师制育人工程,强化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
在国际交流方面,学生可申请学院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3+2”、英国帝国理工学院“4+1”、英国曼彻斯特大学“3+2”、美国阿克伦大学“3+2”、美国凯斯西储大学“3+2”、新加坡国立大学“3+1+1”等本硕联培项目,以及海外高校学期交换、学期访学、寒暑假交流等项目,拓宽国际视野。同时,学院通过暑期学校、短期讲学、前沿讲座等多种形式,“借脑”国际师资实施在地国际化教育。
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包括软物质前沿材料与智造、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软物质中的数学方法、量子力学基础等。
就业方向
除赴海内外知名高校深造外,学院本科毕业生在化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生命科学和医疗等前沿科学领域从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等工作,就业面广、起点高,就业企业包括华为、比亚迪、京东方等知名企业。
优秀校友代表
(2023届本科毕业生)
陈咏诗
保研直博北京大学
GPA:3.96/4.0
第八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银奖
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项目、广东攀登计划、华南理工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国家奖学金
华南理工大学一等奖学金、蓝西奖学金
华南理工大学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
华南理工大学优秀学生会干部
华南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2024届本科毕业生)
龙浩天
宾夕法尼亚大学直博生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H奖、亚太地区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
第八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广东赛区一等奖
华南理工大学五粮液奖学金、宏平长青基金奖学金、蓝西奖学金
华南理工大学三好学生
华南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2025届本科毕业生)
李沙灏
保研直博北京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2023-2024学年度“十大三好学生标兵”
国家奖学金、校级特等奖学金、华萌奖学金,卓越奖学金等
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
受理国家发明专利2项
作为负责人优秀结题202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作为负责人立项2023年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
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青年大使
点击下方视频了解李沙灏如何从“软物质”中淬炼硬实力↓↓↓
更多校友内容
欢迎扫码查看学院官微《南国晨梯》栏目
2025招生计划
软物质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080422T 选科:物理+化学
招生人数:70人(631综合评价60人+新生二次选拔10人)
第三学期初,选拔约一半学生进入“国际化全英示范班”
综合评价招生
综合评价招生报名系统:网址:https://bm.chsi.com.cn/
综合评价招生报名时间:2025年1月-5月7日18:00(江苏、山东省截止时间为5月10日18:00)
综合评价招生省份: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
详情咨询
联系人:
丁老师
020-81181700 dingjia@scut.edu.cn
杨老师
020-87112581 mslyang@scut.edu.cn
更多详情扫码观看H5招生简章
欢迎报考
前沿软物质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图文:前沿软物质学院
H5制作:余锦婷
微信编辑:余锦婷 鲍恩
初审:冀早早
二审:卢庆雷
终审:邹浩
华工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邮箱:hgxcb@scut.edu.cn
“分享”“点赞”“在看”,记得一键三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