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图瓦国籍换了,但生活传承以及血脉记忆,是抹不掉的。

清朝边疆北部不仅有外蒙古的存在,还有一片面积高达1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名叫唐努乌梁海。

只不过,这片土地现在已经改为图瓦共和国了。



从1921年在苏俄的撺掇之下分裂国家开始,到1944年苏联正式吞并该地,它已经离开祖国长达100余年的时间。

百余年的时间里,苏联人改变了唐努乌梁海的国籍,更是想方设法侵蚀唐努乌梁海的历史,但在传承与记忆面前,所有的篡改都是徒劳。



唐努乌梁海的国籍变了,但生活上的传承和血脉当中的记忆依然清晰可见。

这些是苏联人、俄罗斯人无法更改的,更是无法抹去的。



前尘往事不再过多叙述,重点看一下当下的唐努乌梁海也就是现如今的图瓦,在生活习惯以及血脉记忆当中,还有多少与中国息息相关?

在居住条件上,图瓦居民大多仍会使用蒙古包,这与我国内蒙古地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哪怕木屋也采用木质尖顶形式,这与新疆地区的木楞房也有相通之处。

在中国有图瓦族,虽然这一族没有单独成为56个民族之一,可它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个民族。



生活在俄罗斯图瓦的图瓦人也是出自蒙古族,两地虽然相隔较远,可血脉与记忆上的共通,使得他们有着许多相同之处。

呼麦就是一种音乐上的灵魂共鸣,呼麦也就是喉唱,它都被我国土瓦族和俄罗斯图瓦人看作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与核心。



这一音乐上的表达形式在2010年被列为了非遗。新疆图瓦人楚吾尔笛与俄罗斯图瓦的马头琴变种,在演奏技法、歌唱方式基本类同。

在文字与语言上,大家都属于突厥语系范畴,且使用过较长时间的蒙古文,现存图瓦地区的大量历史资料基本都是由蒙古文字书写而成的。



图瓦人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基本不费力,哪怕苏联强推广西里尔字母,但深刻在图瓦人记忆当中的文化依然清晰可见。

宗教上,图瓦地区与我国甘肃、青海、四川地区的藏传佛教也有共通之处。



佛教格鲁派是图瓦人信仰的主要宗教,这一教派是从西藏传播到图瓦地区,无论当地形势怎么变,藏传佛教一直是他们的唯一宗教信仰。

在寺庙建造的时候,大多也会使用清制木结构,无论是飞檐、屋檐,还是斗拱都具有汉人藏地的风格。

在饮食上,图瓦地区与我国更是形式接近。奶茶、酥油这些司空见惯,哪怕是两地对酸奶的称呼也基本一致。

虽然世界各地都有手抓羊肉,但牲畜宰杀之后内关于内脏如何处理却差距较大,唯独在图瓦地区食用内脏成为了传统的仪式,这种仪式与中原大地保持一致。

穿着上,图瓦人也以大襟袍、腰带、毡靴等衣服为主,与外蒙古、内蒙古保持相同的衣着风格。

到这里图瓦人在吃穿住以及宗教信仰上与我国大体相同,即便是关于某个物品的命名也大差不差。

当然,除了形式上的相似以外,在精神内核上图瓦人也与中国保持了一致。

图瓦人虽然不过春节,但他们有自己的白月节,在这个节日他们会专门祭祀焚香洒酒,节日的整个流程与我国,特别是西藏、甘肃地区的风俗一模一样。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中式礼仪不仅包括了节日的相,甚至就连三叩九拜这样的大礼也存在于图瓦地区。

这已经不仅仅是生活方式的相通了,而是关于风俗的传承。

当下图瓦人在当地有33万之多,这比我国的图瓦族2000~3000人的规模大上不少,可当地图瓦人的生活十分贫困。

俄罗斯对这一地区的开发与支援寥寥无几,境内唯一一条公路每年要因大雪封闭数月,铁路还没有修建。

俄罗斯对这一地区和居民不管不顾,可中国却对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在图瓦人的生活当中,他们所使用的东西有七成是来自中国,既有电饭煲,也有儿童玩具,甚至是链条这种不起眼的东西也是来自中国。

在这样的血脉记忆、生活习俗以及现实依靠中,图瓦人自己也明白,他们的未来不能寄托在俄罗斯身上,只有东方大国才能给予他们生的希望。

百余年的时间,国籍变了,环境变了,一切都物是人非了,但唯独留在血脉当中的记忆依然清晰照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