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故里,岷江之畔,眉山这座千年古城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更见证着一群当代英雄的无声守护。2025年4月24日,刑侦纪录片《缉凶》在爱奇艺正式上线,以真实镜头直击公安民警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惊心动魄,用四集篇章谱写出一曲和平年代的英雄赞歌。
《缉凶》:用真实叩击人心的光影之作
《缉凶》共分四集,每集聚焦一起典型案件,从缉毒、假药、刑侦到假币案,案件类型横跨经济犯罪与暴力犯罪,全方位展现公安机关在复杂犯罪形势下的雷霆手段与智慧担当。第一集《葫芦毒枭》与第二集《三重疑凶》取景青神县公安局,以缉毒警和制贩毒毒贩的生死博弈,与刑警大队抽丝剥茧锁定真凶的曲折过程为切口。第三集《假币幽灵》则跟随洪雅县公安局经侦民警,直捣假币团伙的隐秘巢穴。第四集《无双药神》在丹棱县公安局拍摄,案件聚焦两名养老诈骗的假药匪首,为逃避警方追捕尔虞我诈互相背刺,警方最终成功破获并揭露犯罪链条。
该纪录片摒弃了戏剧化渲染,采用“沉浸式跟拍”手法,将镜头对准一线民警的日常:蹲守时的寒风刺骨、审讯时的心理博弈、抓捕时的生死一线……这些鲜少被公众目睹的场景,以最朴素的镜头语言呈现,却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导演苗大伟坦言:“拍摄纪录片与拍摄电影不一样,我们不做任何艺术加工,只让事实本身说话。”
和平年代的守护者:公安民警的无声誓言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缉凶》的每一帧画面都在诠释这句话的分量。在拍摄过程中,剧组深刻体会到公安工作的“不确定性”。苗导回忆,即便事先与警方协调妥当,一旦突发任务,民警便会立刻中断拍摄奔赴现场。他们从不说等我回来,只说群众之事大于天,这种随时待命的状态,让剧组从最初的无奈转为由衷敬佩。拍摄中,一名民警的故事令团队动容:他的家距单位仅数百米,却因办案许久未归,子女再次见到父亲时竟怯生生躲到母亲身后。这一幕未被剪入正片,却成为苗大伟心中“最真实的英雄”。
公安民警的奉献远不止于体力与时间的付出。纪录片还详细刻画了一线民警办案过程及危险过程,身上的伤痕是他们的“荣誉勋章”,更是和平年代暗流汹涌的见证。
导演苗大伟:一次颠覆认知的“心灵洗礼”
对苗大伟而言,《缉凶》的拍摄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一场重塑价值观的旅程。2020年,他因拍摄电影《极速战警之毒暴》与眉山结缘;2022年,他带着《缉凶》剧本重返此地,试图用纪录片形式揭开公安工作的神秘面纱。然而,真实的警营生活远超他的预期。
“过去我对警察的认知停留在影视剧的‘高光时刻’,但现实中的他们更多是在琐碎中坚守,在危机中逆行。”苗大伟分享道。拍摄期间,他目睹了跨行业转岗的民警利用专业知识破解经济案件,师范校出身的民警推测制毒犯罪分子的心理……这些“非典型警察”让他意识到,公安队伍不仅是铁血之师,更是智慧之师。
《缉凶》的镜头始终保持着克制的温度。它不刻意煽情,却因真实而催人泪下;不渲染暴力,却因正义而热血沸腾。纪录片上线后,无数观众弹幕留言:“原来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一直有人以命相护。”
作为导演,苗大伟希望《缉凶》能成为一座桥梁,让公众看见公安民警的“血肉之躯”与“赤子之心”。他表示,在眉山这座古城,三苏祠的月光依旧皎洁,警徽的光芒始终明亮,和平年代,因为有一群人甘愿隐于黑暗,只为让更多人生活在光明之下。
《缉凶》不仅是一部纪录片,更是一封写给和平年代守护者的情书。它用真实的力量告诉我们:英雄从未远去,他们就在你我身边。(王随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