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新能源汽车领域一片 “纯电才是未来” 的呼声,增程和插混被视作过渡方案,不受重视。理想汽车主打增程时,还被外界唱衰。可如今,市场发生了戏剧性的反转。
2024 年,插混 / 增程销量同比激增 85%,占新能源总销量的 40%,纯电占比降至 60% 左右。曾经坚定 “信仰纯电” 的车企,如小鹏、智己等,也纷纷开始开发增程车型。
一直被当作过渡技术的增程 / 插混,为何突然 “逆袭”?有人觉得 “可油可电” 的车是四不像,技术不纯、体验不佳。从理论上讲,复杂系统可靠性差,增程车也确实存在纯电续航虚、电耗高、整车偏重等问题。像小鹏 G9 纯电版百公里电耗 13.9 度,整备质量 2196kg;理想 L6 增程版百公里电耗高达 21.1 度,整备质量重达 2330kg,亏电时体验更是大打折扣。
但换个角度看,这些问题在全球市场并不致命,反而是纯电车在很多地方 “水土不服”。中国充电网络密集、高效且补能成本低,可在南美、中东、东南亚、东欧部分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甚至连稳定供电都难以保障。在印度,用电高峰期会轮流停电;非洲一场雷暴就能导致城市断电大半天;法国去年因高温和电网老化限电到凌晨。在这些地方,插混和增程车型无需依赖充电桩,不挑电压标准,没有排队焦虑,反而更靠谱。
而且,增程 / 插混技术也在不断进化。小鹏今年年底将发布全新增程车型,官方预告纯电续航高达 430 公里,还支持超快充,12 分钟能充进 80% 的电,平均 1 秒钟补超过 1 公里的续航。同时,新车搭载超静音增程器,改善亏电体验。宁德时代等企业也在发力,推动增程车朝着像纯电车一样好开、好充、好省心的方向发展。
如今,增程 / 插混车型能实现纯电的驾驶体验,还能解决纯电车型在补能方面的痛点。事实证明,增程 / 插混并非简单的过渡技术,而是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有着独特价值和广阔前景的重要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