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有这样一件事被挂上了热搜。
西安美院的运动会上,一位举牌女生,因外貌太过出众而火出了圈,争议不断。
洁白如雪的皮肤,如绸缎般柔顺的黑色长发,再加上精致立体的深邃五官。
确实美得和周围的人仿佛不在同一个图层。
然而,举牌视频爆火之后,评论区里点赞最高的评论,都是在质疑批判的:
有说她长得吓人,是AI的;
有说她过度美颜大浓妆、全身假的;
有说她整容脸科技脸,看得人恐怖谷效应都犯了的。
有校友看不过去,主动站出来为她发声。
原来,这位女生是位听障人士,小时候因为发烧导致双耳失聪,因为治病耽误了最佳上学年龄。
不幸的遭遇让她小时候成绩不好,被孤立,她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默默努力。
从倒数几名考到了班级前三名,最后考上了西安美术学院的特殊教育艺术学院。
姑娘本身性格很好很有礼貌,很多人想跟她合照,她一点也没有不耐烦。
每一次都积极反馈,说不了话就用点头和鞠躬来代替表达。
她后续也出来大大方方地承认,自己确实做过医美项目,还植过发。
但事实上,她没整之前就已经特别漂亮,高中时期就是全校出名的校花了。
然而,她的聋哑人身份、她努力学习认真生活的过往,并没有让评论区的网友变得善良一点。
除了继续围攻她的外貌之外,还多出一批开始意淫的人:
“这女的很吃香,我太想找个哑巴老婆了,现在家里只有絮絮叨叨的老婆。”
编“这才是完美的老婆,又漂亮身材又好,还不会骂我。”
“长得美,还闭嘴,不会唠叨,不会顶嘴,谁能娶回家,想想都挺美!”
这是大白天喝了几斤就开始做白日梦了啊?
把她人的伤痛当作自己“抖机灵”、调侃的谈资,将她人的生理缺陷异化为自己幻想的素材。
02
你会发现当下时代,很多残障人士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
被嘲笑、被指指点点、被臆想被造谣......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比如,有位00后的无手女孩,长相甜美,性格也乐观开朗。
3岁时不小心掉进石灰池,导致双手被烧,但她却能用残肢把自己照顾得很好。
她的丈夫和她很恩爱,发视频记录下老婆的孕期日常,结果被一堆私信追着辱骂。
满屏都是不堪入目的字眼,诅咒人家孩子、羞辱残疾的妈妈。
而另一位无手女孩,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残障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易之处,就拍了个无手女孩如何更换卫生巾的视频。
她艰难地用残肢和牙齿,无比费劲、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换好一块卫生巾。
她不是什么网红,也不是公众人物,就是个普通女生,单纯只是想呼吁这个社会关注残障人士的需求。
然而,网络上却有人因为她的这个视频而对她开黄腔,质疑她的穿着打扮,恶意攻击她的相貌。
再比如,一位盲人在盲道上走路,一位骑摩托车的路过把他盲杖压坏了。
还倒打一耙,说他故意把棍子往他车轮底下塞,说他根本不是盲人,言语争执中还拿着盲杖打盲人。
盲人全程跟他沟通都带着哭腔,又委屈又无助,但那位摩托车大叔却完全不觉得自己有错。
对于残疾人,一部分的态度是这样的:高高在上、毫无同理心。
“正常人凭什么要给盲人让路?特殊群体还想上桌吃饭了?”
而另一部分人,则属于“无知的恶”:
他们根本没办法体会到残障人士的困难,常常做出一些造成人家困扰的事。
比如,前几天成都就有位62岁的大妈,为了卖废铁,把盲道凸起的不锈钢条给撬走了。
为了贪图那一点蝇头小利,根本不考虑自己的行为会给盲人出行带来怎样的危险。
就像《杀死一只知更鸟》中写道:
“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可当你真的走过他的路时,你连路过都觉得难过。
03
好在,也许是因为有了阴影,光明才能显得更加耀眼。
我们身边还是有很多能够理解、尊重、关爱、帮助残障人士的善良之人。
比如,前段时间的宁夏,地震来临的瞬间,监控摄像头记录下了这样一幕:
当同学们都在慌乱地往教室门口挤的时候,一位男孩在冲出教室的一刹那,发现身后还有一位腿脚不便的同学。
于是便迅速折返回来,背起那位同学跑出了教室。
这种放弃独自逃生、在危难关头毫不犹豫帮助他人的行为,让他后续收到了很多嘉奖。
再比如,有位盲人小姐姐回家过年,1200公里的春运路途,一路都有高铁的工作人员陪同。
车上也有很多好心的乘客帮助她,邻座有位陌生小姐姐,还让她摸摸绿植。
真的永远会为人与人之间,那些温暖的瞬间而感动。
还有一位外卖小哥,有一次在送外卖时,发现那位顾客大姐瘫痪在床,又没人照顾,吃饭很不方便。
于是在那之后的5年时间里,这位小哥在为她送餐时,都会暂停接单15分钟。
主动帮她摆好餐具,等她吃饭,在她吃完饭后才帮忙收拾好,带着离开。
垃圾
但因为不是每一次都能接到大姐的订单,所以他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周边的其他外卖小哥,让大家一起帮忙。
在他的号召下,有超过一百名的外卖骑手,自愿加入到了这个15分钟的陪伴活动中。
这种爱心帮扶,持续了5年,直到大姐离世后才结束。
04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学术讲座上,有学生提问:
“人类文明的最初标志是什么?”
不是陶罐或铁器,也不是碾米的工具,米德教授的回答是:
“一根受伤后又愈合的股骨。”
因为在一个完全野蛮的部落里,个体的生死,纯粹取决于残酷的丛林法则——优胜劣汰。
一个摔断了大腿骨的原始人没办法行走,也无法采集食物,而这根骨头需要休息数月才能愈合。
愈合的大腿骨就意味着,他没有被同伴抛弃,有人帮助他、照顾他、为他带回食物,帮他逃离危险。
米德教授意味深长地说:
“这就标志着原始人类开始懂得了怜悯,而怜悯,正是文明与野蛮之间最根本的区别。”
是啊,人类文明的曙光里,早就包含着对特殊群体的接纳与照顾。
希望能有更多人,能拥有根植于内心的同理、善良、慈悲和怜悯,能尊重那些穿越寂静长夜依然绽放的灵魂。
共勉。
作者:小椰子,个人成长领域作家,全网粉丝量破200万。关注我,用独特视角解读社会事件,陪你一起每天认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