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建设项目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是提升区域医疗水平的关键之举。从天津到山西,从广东到上海,再到南宁、东莞,各地纷纷推进医院新址、扩建等工程。它们进展如何?
01、天津大学爱尔眼科医院新址项目
近日,天津大学爱尔眼科医学中心新址开工奠基仪式在南开区天拖片区举行。
天津大学爱尔眼科医学中心新址坐落于南开区核心区域,地处利丰路与金北道交口东北侧,紧邻天开高教科创园核心区,毗邻天津大学医学部所在的卫津路校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是与天开高教科创园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重要片区。该项目作为南开区区域医疗能力提升的重点工程,总建筑面积达36000多平方米。未来,这里的天津大学爱尔眼科医学中心与爱尔眼科天津总部,将成为区域医疗与健康产业的新地标。
迁址新建后的天津大学爱尔眼科医学中心将距离校本部更近,深度融合天津大学的科研实力与教学资源及爱尔眼科在临床技术、服务网络与国际化管理方面的优势,建成后可有力辐射天津市乃至京津冀,推动区域眼科医疗服务朝着精细化、智能化方向迈进。新院将为患者提供多层次、全眼科的诊疗服务,涵盖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屈光手术、斜视与小儿眼病、视光、眼眶病与眼整形、角膜眼表等专科,配备先进的医学诊疗设备、现代化的病房设施,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优质高效的眼科医疗服务,助力天津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及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眼科医学中心的建设。
02、山西省儿童医院晋源院区二期工程项目
山西省儿童医院晋源院区二期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107215.97㎡,由住院楼、科研综合楼、公寓楼、制剂中心、北门1、北门2六个单体组成。作为三甲综合医院,预计将新增700张床位,并购置887台(套)医疗设备。建成后,总体功能将分为两条轴线,涵盖五个层次。
基地自南向北依次划分为门急诊功能板块、医技板块、病房护理板块、科研培训及行政办公板块、生活服务板块等五大主要功能板块,即构成五个层次。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补齐一期项目的功能不足,全面提升诊疗服务能力,更好满足广大妇女儿童的医疗保健需求。
自项目开工以来,项目管理团队始终坚持目标导向,统筹资源配置,倒排工期节点,精心策划、精准实施。根据现场施工情况、施工进度进行专业动态调整,确保各项目标顺利完成。2024年9月20日,住院楼(住院3区、住院4区)主体结构顺利封顶,公寓楼(规培基地)于2025年1月6日正负零完成,为后续工程的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主体结构、二次结构及屋面工程已全面完工,安装穿插施工完成。为确保2026年2月15日顺利通过竣工验收,项目部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了各阶段的任务目标和时间节点,对各施工队伍的工作进展进行实时跟踪和评估,全方位助力项目高质量、高效率地稳步推进。
03、广东省中医院国家医学中心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
近日,广东省中医院国家医学中心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正式开工建设。据了解,该项目拟新建建筑主要为两栋塔楼和裙楼,包括通用实验室(研究室)及科研辅助用房、专用实验室(研究室)及科研辅助用房、医技科研人员科研用房、行政及后勤用房等。计划2026年主体结构封顶,2028年建成完工。
新开工建设的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项目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珠江街灵新大道西南侧、兴隆路西北侧,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04万平方米,涵盖地上建筑10.83万平方米,地下空间5.21万平方米。
设计理念:项目设计以“传承创新、功能聚合”为核心理念,通过现代建筑技术诠释中医药文化精髓,实现功能性与文化性的深度融合。
核心建筑群:包括东塔及裙楼、南塔及裙楼、会议中心、展览楼等。其中,南塔高99.9米,建筑面积4.96万平方米,最大单跨跨度达39米,展现了大跨度钢结构的技术实力。
空间串联:通过架空连廊连接各功能区域,形成高效互通的空间体系。裙楼采用层叠梯田状造型,结合绿化景观,营造“动静结合”的生态科研环境。
项目设计注重各个功能空间的整体和谐和景观结构的有机构成,通过岭南特色庭院的打造,为科研人员提供高品质创新环境的同时,体现出传统中医文化的传承特色。
建筑外立面设计遵循现代、简洁的原则,突出中心建筑庄重、严谨、科学的建筑风格。按照“精明增长、精致城区、中国气派、岭南特色”的设计理念,各空间合理有序,形成独特、与自然相融合的建筑风格。
广东省中医院国家医学中心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建成后将与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应急救治中心、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相辅相成,共同打造中医药临床医学高峰、领军人才培养基地、科研成果转化高地和粤港澳中医药传承创新主阵地,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出新贡献。
04、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项目——青浦新城院区一期工程项目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项目——青浦新城院区一期工程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标志着该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步入装饰装修施工阶段。
该工程是“十四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也是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于2024年1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7.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大型医用设备用房、中医特色诊疗用房、科研用房、教学用房、数据中心用房、临床诊疗中心用房等。
按照“一次规划、一次设计、分期实施”的原则,,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国家医学中心青浦新城院区一期工程规划建设600张床位,并同步建设高质量临床诊疗中心、面向全国的公共卫生中心和国际交流合作中心等国家医学中心功能项目,预计2026年正式投入使用,在加快青浦新城医疗卫生资源补短板、增功能、提能级的同时,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卫生健康产业发展,助力推动长三角在医疗方面的“一体化”进程。
作为全国首个获批的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项目、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涉及28个科室,诊疗科室全面、同时兼顾医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重要功能。
05、南宁市中医医院石柱岭医养结合项目
前不久,南宁市中医医院石柱岭医养结合项目综合楼迎来正式封顶。
南宁市中医医院石柱岭医养结合项目坐落于江南区石柱岭二路3-1号,作为南宁市“医养结合”试点工作重要部署及亚洲开发银行PPP示范项目,涵盖了市中医医院江南分院门诊综合楼与市中医医院失能老人康复综合养护院(南宁第一养护院)。
项目总用地达16489.18平方米(24.73亩),总建筑面积为33393.68平方米,新建一座医养综合大楼。其中,规划设置养老床位200张,可满足200名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规划医疗床位150张,并开设中医经典病房、康复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呼吸科等针对老年人群多发病的诊疗科室,旨在为老年人群提供坚实的医疗服务保障。
作为南宁市重点民生工程,石柱岭医养结合项目的建设意义深远。它不仅是南宁市中医医院落实“党建引领,文化聚力,中医惠民”工作主线的生动实践,更肩负着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满足老年人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的重要使命。项目落成后,将聚焦“医养结合+中医特色”,在老年病诊疗、康复护理、失能照护等领域形成特色优势,为全市老年人提供“一站式”全周期健康服务。
06、虎门医院扩建工程(二期)项目
近日,作为东莞市重大建设项目、虎门镇“百千万工程”项目,虎门医院扩建工程(二期)迎来封顶。
据悉,虎门医院扩建工程(二期)总投资为4.49956亿元,规划用地面积22605.97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一栋综合门诊住院楼和一栋行政楼。其中,综合门诊住院楼1楼为服务中心、急诊科、医学影像科、药房;2楼、3楼为综合门诊部、血透中心;4楼为检验科、功能检查科、病理科;5楼为体检中心、消毒供应中心;6至12楼为住院病房等。行政楼包括行政办公室、会议室、培训室、学术报告厅等。
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2026年建成,届时虎门医院可增加住院床位300张,并提供一站式门诊、急诊、体检等综合服务及行政办公等相关配套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