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为切实解决群众最迫切最关心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突出问题,义门镇以“民生优先”为发展理念,规划实施2025年第一批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普惠性项目6个,共投入财政资金84万元,用于弥家河村、芦寨村、赵村等6个行政村硬化路面及安装路灯,惠及群众3000余人,用“硬举措”托起群众“微幸福”,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精准立项:民生工程从“政府配餐”到“群众点单”

“过去雨天出门两脚泥,现在新路通到家门口,极大方便了周边群众!”弥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指着新硬化的路面喜笑颜开。义门镇首创“三上一公示”立项机制:通过村民议事会征集需求、党员大会初筛项目、村民代表大会民主票决、村级公示,将群众急难愁盼事项纳入惠民工程。建立项目储备库动态管理,开展可行性评估,确保每个项目既符合规划又紧贴民心。

精细管理:质量管控由“事后补救”变“全程护航”

在南玉子村施工现场,质量监督员正用专业仪器检测混凝土强度。“我们建立了‘双随机’检查制度,村干部及周边群众每天现场巡查,镇政府不定期督查。”镇财政所干部介绍道。该镇创新“四级联控”体系,通过施工方自检、群众代表日巡、村干部周检、镇级随时查,确保每一项惠民工程合格率达100%。

长效管护:惠民成果从“一时美”转向“持久美”

“现在每盏路灯都有‘护航员’,谁也不能随意损坏!”赵村党支部书记指着灯杆上的编号说。村上以各小组为单位,将路灯划入各管护网格,推行“1名组长+3户村民”的“1+3”共管模式,确保项目持续发挥效益,真正实现了“点亮一盏灯,守护十年明”。

下一步,义门镇将持续深化“民生优先”理念,在巩固首批项目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惠民工程覆盖面。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持续实施镇级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征集,拓宽“群众点单”渠道;对项目后期管护到位、群众满意度高的村给予表彰,激发村民参与管护的积极性,推动形成“建管并重”的长效格局,让乡村振兴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张育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