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今年60岁,老家在安徽铜陵。老伴走得早,她一个人把儿子拉扯大,省吃俭用干了一辈子,最得意的就是儿子小林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去了南京工作。李阿姨总说:“我这一辈子没什么别的出息,就指望儿子过得好。”
小林刚工作那会儿,工资不高,租房子住。李阿姨心疼得不行,每次去看他,都带着腌好的咸菜、炸好的小黄鱼,还不忘偷偷给他塞两千块钱。后来小林谈了女朋友,一个叫婷婷的姑娘,是本地人,家里条件还不错。李阿姨第一次见婷婷就觉得她人挺好,文文静静的,说话也有礼貌。她想着,儿子在外漂泊多年,有个成家的地儿,总是好的。
小两口准备结婚那年,小林说想买房。南京的房价高得离谱,小林的首付远远不够。李阿姨毫不犹豫,把自己攒了二十多年的积蓄拿了出来,还卖了老家的老房子,一共凑了三十万给儿子做首付。那房子地段好,虽然只有89平米,但离公司近,小区也不错。李阿姨心里盘算着,以后自己老了,要是一个人住不动了,也能来南京跟儿子一起住,给他们带带孩子,做点饭菜,热热闹闹的。
房子写在了小林一个人名下,李阿姨没多想。她觉得这是儿子的房子,自己花钱是应该的。她说:“我给他,不图别的,就想他过得好。”
小两口结婚那天,李阿姨高兴得不行,一边抹眼泪一边笑着说:“我这辈子算是圆满了。”婚礼结束,她就回了老家,想着不给他们添麻烦。可是这几年,日子却变了味。
起初,小林还会定期给她打电话,说单位忙,过年一定接她去南京住一阵。李阿姨盼了一年又一年,每次都准备好两大包干货、小菜和衣服,结果要么是儿子临时加班,要么就是房子人多住不下。
今年春节前,李阿姨实在是太想孙子了。她听邻居说,婷婷去年生了个大胖小子,她高兴得不行,买了一堆婴儿衣服和玩具,拖着老家的亲戚把她送到了南京。到了小区门口,她给儿子打电话,小林犹豫了一下,说:“你等等,我下来接你。”
半小时过去,小林才下楼,脸上的表情不太自然。李阿姨没在意,笑呵呵地把东西递给他,还抱怨:“这儿风真大,冻得我耳朵都红了。”
她跟着小林走到电梯口,结果电梯门一开,她刚要进去,婷婷就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抱着孩子,语气不冷不热地说:“妈,这房子太小了,你来了,孩子没地方放摇篮。”
李阿姨愣了一下,笑着说:“没事,我睡客厅都行,有个小沙发就够了。”
婷婷脸色一下拉下来,声音大了一点:“不是客厅不客厅的事,您来的太突然了,我们都没准备。”
她说着就把孩子抱回屋里,顺手“砰”地一声把门关了。
李阿姨站在门口,手里的行李还没放下。她看看小林,小林低着头,小声说:“妈,你先找个宾馆住几天吧,我再跟婷婷沟通沟通。”
李阿姨那一刻什么都明白了。她没哭,提着行李转身就走。走到电梯口,她听见门里婷婷还在说:“你妈就是不懂事,来之前也不打招呼,非得来住你买的房子,这房子是咱们的家,又不是她的养老院。”
李阿姨心口一窒,差点没站稳。她想开口骂,可是一张嘴,鼻子就酸了。
她在附近找了个快捷酒店,一晚一百多。屋子冷冷清清,她把带来的腌笃鲜热了两口,没吃几口就倒在床上睡着了。半夜,她梦见老伴问她:“房子住上了吗?”她在梦里哽咽着说:“我去晚了,进不去了。”
第二天,小林发了条信息:“妈,婷婷情绪不太好,家里确实不方便,要不你还是先回铜陵吧,等孩子大点再说。”
李阿姨没回,他说“家里不方便”,她忽然明白,她再也不是“家”里的一部分了。
她在南京住了三天,除了在酒店附近的公园走走,就是发呆。她看着手机里儿子小时候的视频,蹒跚学步那会儿,扑在她怀里喊“妈妈”。她一边看,一边哭,像个被丢弃的孩子。
最后她回到了铜陵。邻居问她:“孙子长得像谁啊?”她摇摇头,说没见着。大家都愣住了。
后来有人劝她:“李姐,要不你打官司,把房子的事说清楚?”她摇摇头:“打什么官司?是我心甘情愿给的,儿子没逼我。他不让我住,也怪不得他,是我自作多情。”
她还是每天去菜市场买菜,回家给自己熬汤。只是饭桌对面空空的,她经常夹了菜却忘了自己一个人吃饭。
这个世界上,最让人心碎的,不是没得到回报,而是你用尽全力去爱,最后却被当成了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