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空纸
编辑 | 空纸
前言
4月22日晚,两架专机先后降落在北京的机场。从飞机上走下的,分别是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和肯尼亚共和国总统威廉・鲁托,他们的到访,正式拉开了又一轮意义非凡的访华之旅。
阿塞拜疆,地处欧亚大陆的交界处,地理位置独特,在地区事务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而肯尼亚,作为非洲大陆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这两位总统的深夜到访,绝非偶然,背后蕴含着深远的意义。在中美关税博弈的敏感时刻,他们毅然选择踏上中国的土地,与中国展开深入的交流与合作,这无疑是对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高度认可,也是对中国发展理念和合作诚意的坚定信任。
消息一经传出,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白宫内部的气氛却显得有些凝重,他们所担心的事情,正一步步成为现实。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特朗普政府又将如何应对?特朗普本人对中国的态度,是否也会因此发生转变?
特朗普访华无门的背后
特朗普上台之初,就怀揣着访华意愿,期望借与中国领导人的高层对话,在经贸、国际事务等方面达成对美有利的共识,稳固自身国际地位,还扬言就职百日内开启访华之行,引发国际舆论对中美关系走向的诸多猜测。
然而,特朗普的访华计划却迅速夭折。自2025年初起,美国单方面对中国商品加征多轮高额关税,覆盖大量中国出口美国的核心产品,这种贸易霸凌行径严重破坏了中美贸易合作氛围,使两国关系降至冰点。
同时,在台湾及南海问题上,特朗普政府也小动作不断。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不顾中方反对,加大对台军售力度,提升美台官方往来层级;在南海地区,美军频繁派遣军舰、飞机挑衅性巡航,妄图破坏地区和平稳定。
这些行为触碰了中国核心利益红线,极大损害了中美政治互信,令特朗普访华计划愈发遥不可及。
起初,中方秉持开放、积极的态度,深知中美关系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性,期望与美国保持沟通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方不仅派高级别代表团参加特朗普就职典礼,还在外交场合多次表示愿与美国新政府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下,加强沟通、管控分歧。
但美国的一系列行径,使中方态度逐渐转变。美国贸易霸凌违背国际贸易规则,给中国企业带来巨大冲击,众多出口企业订单减少、利润下滑甚至面临生存危机。而美国对中国核心利益的侵犯,更是不可容忍。
台湾问题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不容干涉的内政;南海问题关乎中国主权权益与地区和平,美国的挑衅破坏了地区安宁。面对美国不当行为,中方采取坚决反制措施捍卫国家利益。
在此情形下,特朗普若想访华,就必须展现足够诚意,停止无理打压,重回平等、互利、共赢的合作轨道,否则中美高层对话难以推进,其访华计划也只能继续搁置。
特朗普对华态度的大转变
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的聚光灯下,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态度出现了戏剧性转变。这一变化,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打破了中美关系紧张对峙的平静湖面,引发全球各界的高度关注与热烈讨论。
当地时间4月22日,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举行的记者会上,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公开承认对中国制造的产品征收的关税过高。他表示:“145%的税率非常高,它不应该这么高。它会大幅下降,但不会为零。”
这一言论,无疑是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的一次重大让步,也标志着他在对华贸易政策上的态度出现了明显的缓和。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释放出关税战将“降温”的强烈信号。
在摩根大通于华盛顿举办的一场闭门投资者会议上,贝森特向投资者坦言,眼下中美关税对峙的僵局“难以为继”,这种近乎“贸易禁运”的状态,不仅对金融市场造成了极大的不稳定,还引发了市场对通胀和经济增长的深深担忧。
他预计,对华关税战“将在短时间内缓和”,这一表态,进一步印证了特朗普政府在对华关税问题上的立场松动,也让全球市场看到了中美贸易关系缓和的曙光。
特朗普政府对华态度转变,背后有着复杂的国内因素。美国国内经济和政治形势的严峻,迫使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华政策。在经济方面,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关税战,并未给美国带来预期利益,反而让美国经济陷入困境。
高关税政策使得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竞争力大幅下降,出口受阻,大量商品积压国内。以美国农业和制造业为例,据相关数据,关税战期间,美国农产品出口额大幅下滑,许多农场主面临农产品滞销、亏损严重的困境
制造业企业也因原材料成本上升、供应链中断等问题,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部分企业甚至不得不裁员或倒闭。美国企业界对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怨声载道,纷纷联名反对。
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美国商会等多个商业团体,联合数千家企业,向特朗普政府递交请愿书,呼吁停止关税战,恢复正常贸易秩序。这些企业的联名反对,不仅反映美国企业界对关税政策的不满,也对特朗普政府形成强大舆论压力。
在政治方面,特朗普政府内部丑闻频出,内阁议员的不当行为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和形象。国内民众对特朗普政府的不满情绪也在不断上升。
根据美国CNBC网站的最新民调显示,55%的美国人不认可政府的经济举措,49%的受访者反对征收关税,60%的美国人对政府的关税政策可能加剧通胀表示不满。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政府为缓解国内压力,稳定民心,不得不考虑调整对华政策。
此外,中国在全球积极开展的外交行动和战略布局,也对美国的围堵计划产生巨大冲击,这也是特朗普政府对华态度转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东南亚,中国先后访问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三国,巩固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还与印尼举行“2+2”部长级会谈,加强战略层面沟通与协调。在欧洲,西班牙等国安排访华行程,与中国达成一系列合作协议,欧盟也多次与中方通话,表达加强合作意愿。
在中东地区,中国凭借公正立场和积极外交斡旋,赢得伊朗、沙特、埃及等国的信任和尊重,在推动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恢复、促进沙特与伊朗和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在全球的外交布局,让世界看到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也让越来越多国家认识到,与中国合作是实现共同发展的正确选择。美国的围堵计划逐渐走向瓦解,特朗普政府不得不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寻求与中国缓和关系的机会。
结语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中美关系始终是全球格局的“晴雨表”。特朗普政府曾以关税战冲击两国关系,如今其对华态度转向缓和虽释放积极信号,但未来仍存变数。
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利益深度交织,合作既是自身发展所需,更是全球稳定之基。唯有通过平等对话、互利共赢,才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实现共同发展,为世界和平注入动力。
但需清醒看到,两国在政治、经济、地缘等领域的分歧客观存在,解决这些问题需长期智慧与耐心。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愿以相互尊重为前提深化合作,同时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
期待美方摒弃零和思维,以实际行动推动关系重回正轨。中美关系的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唯有相向而行,方能在时代浪潮中开辟出合作共赢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