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顺义区行政中心的会议室里,十位市民戴着红绸绶带,接过了表扬信和奖励金。一天前的清晨,他们看到顺平路潮白河大桥发生火情,不约而同在第一时间报警,为灭火、交通管制等措施争取了时间。

表彰会现场,一张面孔格外稚嫩,他是18岁的李新钰,也是第一位拨打报警电话的市民。这个小伙在附近的大排档做服务员,下夜班后,和店长去河边钓鱼。“风很大,桥上的路灯突然熄灭。起初我还以为是天亮后的正常熄灯。”他回忆说,后来看到了黑烟,还伴着火星子,自己和店长就赶紧拨打了119。

几乎在同时,圆通速递的司机张树魁也报了警。他开着7米长的货车从南法信到北小营,路过潮白河大桥时看到了烟,但不太明显。“我开大车20多年了,直觉告诉我不对劲。”他告诉记者,当时心里挺忐忑,如果不是火灾,报错警可咋办?“犹豫了几秒,我还是把车停在路边,打了110。”

短短16分钟内,十位路过的市民拨打了报警电话。他们中有司机、快递员、公职人员,也有餐厅服务员、环卫职工、网格员和退休居民等——

桥头村村民李志伟骑着电动车过桥,给孩子送校服,闻到了刺鼻的气味;河南村村民王红颜曾经干过建筑行业,看到大桥冒烟,立即意识到可能发生的后果;环卫职工崔金玺忙着去单位卸车,远远看到险情就报了警。

“一通报警电话,或许只需几秒、几十秒,但正是这看似平凡的举动,反映了他们的警觉意识、责任担当和果敢行动,也折射出了城市温度。”顺义区相关负责人在表彰会上说。

更可贵的是,大家报警时能准确描述位置、冷静说明险情,让救援效率倍增。比如,张树魁是外地人,不知道这个桥的具体名称,就将行车记录仪视频发给警察。李志伟为了清晰描述地点,报警后又返回大桥附近,为警方发送定位。

刘凤杰也是报警人之一。清晨,她正背着相机去滨河公园观鸟,报警后没有立即离开。“我是顺义人,是一名城管执法人员,平时在单位接受了很多应急培训。到了紧急时刻,我有义务保障群众的安全,所以就留在了现场。”刘凤杰说,一直等到公安、交通、消防人员和救援车辆来到现场,火情得到控制,她才放心离开。

十位热心市民中,最年轻的是05后,最年长的已经接近80岁。但说起自己为潮白河大桥报警的事,他们的讲述都质朴而简短,称这是“小事”。“举手之劳。”年逾七旬的吴文亮说,“换作任何人,都会这样做。更何况我是一名党员!”

接下来,顺义区将陆续向十位热心市民所在的单位,以及子女就读的学校寄送表扬信,让他们的善举被看见、被铭记。(记者 朱松梅 孟紫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