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一个晴朗的午后,我见到了举重运动员胡丹丹。从未想过在家门口就能与奥运冠军近距离面对面,听她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讲述自己的运动生涯和夺冠感受,讲述一个人如何在面对磨难和挑战时,不逃避、不退缩、不放弃,自信地走入未知的旅程,坦然拥抱困境和低谷,尽情享受喜悦和骄傲。
2021年8月27日,东京残奥会举重项目女子50公斤级决赛。
来自江北新区的中国选手胡丹丹开把重量105公斤,而她的对手——埃及选手阿哈迈德的开把重量高达117公斤。
开把低于对手的重量,胡丹丹开局不利。在第一把试举成功之后,胡丹丹把重量调到了112公斤,她在向着自己的极限冲击。阿哈迈德的第二轮直接要到了120公斤,她想用一把就终结比赛。
在休息调整期间,胡丹丹下定决心要超越对手,超越自己,输可以输,但不能不拼。
第三把,胡丹丹挑战120公斤,此前她的生涯纪录是113公斤,这多出来的7公斤是自己给自己的希望,也是给对手的压力。
重新走上台的胡丹丹,调整呼吸,双手紧握哑铃,时间陡然放缓,舞台喧嚣不再,只剩下自我的角力。一瞬间,胡丹丹爆发出绝对力量,此刻,120公斤绝对不会是她职业生涯的终点。
120公斤的哑铃渐渐升起,这块看似大局已定的金牌在最后一秒有了新的悬念。阿哈迈德第三把挑战121公斤失败,胡丹丹凭借体重优势胜出,这是她继里约残奥会之后,再次夺得金牌。
拼尽全力,做自己的偶像
“当我成功举起120公斤的时候,我知道对手拿不到金牌了。”胡丹丹笑着说,“因为她不会相信我能搞得定,在心态上我已经领先了。”
胡丹丹的自信贯穿了她整个运动生涯,在举重之前,她曾是乒乓球和网球运动员,这也让她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位在轮椅乒乓球、轮椅网球和力量举重三个项目中都拿过国际赛事名次的运动员。
“11岁时,我开始打轮椅乒乓球,得过团体世界第三的名次。后来适逢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省里要成立网球队,就把我们抽调过去,又改打网球。”胡丹丹说。
2006年,胡丹丹获得了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运会轮椅网球的冠军。2008年,她代表中国队参加北京残奥会,她在轮椅网球女子单打和双打两个项目中出赛,均获得第五名。
但网球始终不是强势项目,打了几年后,胡丹丹感到了明显的瓶颈。于是,从网球转到举重成了她职业生涯最重要的决定。
虽然球类运动给胡丹丹在职业生涯奠定了许多基础,在体力、耐力、意志力方面她都要比别的运动员要强,但举重和球类毕竟不同,球类是和别人一较高下,而举重更多的是突破自我极限。自己的极限在哪里,刚举起哑铃的那一刻,胡丹丹并不知道。
“相比球类,其实举重蛮枯燥的。”胡丹丹说。家住桥北的她,每周三天前往位于林场的训练基地训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举重是一瞬间的事情,能行就是能行,不行就是不行。”为了这一瞬间,胡丹丹付出了自己的全部。
从体育爱好者成为世界冠军,胡丹丹不否认自己的天赋,但天赋不是一切,决定不了奖牌的归属,唯有汗水才能创造奇迹。在备战奥运会期间,胡丹丹进入封闭训练,一节课3小时,她平躺在训练台上,全凭上肢力量,举杠铃160下,3个小时要举1.2万公斤。
拼尽全力,做自己的偶像,是胡丹丹的体育信条。
收获荣誉,也遇见爱情
在举重队,胡丹丹不仅收获了荣誉,她还遇见了自己的爱情——同为举重运动员的李臻。结婚之后他们把家安在了江北。
在生活中,丈夫李臻也给了她莫大支持。每逢重要比赛期间,李臻就化身“大内总管”,家中大事小事,李臻都一肩挑。胡丹丹说,那些奖牌背后,离不开丈夫的默默付出。
后来,两口之家变成三口之家,她的人生又迎来新的篇章。
“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我觉得是我们运动员面对的最大难题。”如果胡丹丹一直参与国际大赛,就免不了要长时间封闭训练,孩子一天天长大,她想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时候,为他多花点时间。
面对巴黎残奥会,胡丹丹并没有参赛,这次,她选择把时间留给孩子。
“儿子现在也喜欢运动,喜欢踢足球,我有的时候陪他一起,那是最开心的时刻。”
运动之余,胡丹丹不乏对孩子言传身教,尤其是把作为职业运动员所要具备的心理素质告诉孩子:“技术水平决定你的上限,但顽强的心理、不服输的精神、临危不乱的抗压能力决定了一个运动员的下限,我希望他能通过体育运动,慢慢成长。”
谈到未来的生涯计划,胡丹丹表示,快要40岁了,作为一名职业运动员,她不得不面对年龄所带来的挑战。胡丹丹坦言:“虽说岁月不饶人,不过心里还是想拼!”
看国旗为我而升
20余年的运动生涯把胡丹丹磨砺成了一个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人。
她经常说起巴黎奥运会上樊振东对阵日本选手张本智和的乒乓球男单1/4决赛,她说那场比赛给她留下了无可磨灭的印象,她明白为什么大家的眼泪会不自觉地夺眶而出,那是体育比赛的魅力,也是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的具体诠释。
就像4年前,胡丹丹在东京残奥会向世界展现的那样,那是一场关于毅力和勇气的较量,那是一种誓要国旗为我而升,国歌为我而奏的决心;又像是胡丹丹11岁的时候,拿上乒乓球拍,用远超常人的努力去弥补遗憾,用不屈的呐喊去奏响生命的强音。
在东京登上最高领奖台时,胡丹丹止不住地流泪。奋斗之路固然艰苦,但当她举起远超自己体重的负荷时,那不仅是一块奥运金牌的逆转,更浓缩了一个人一生的精彩。
素材来源 | 党群工作部
文 | 顾杨乐
发布 | 徐雅莹、吴小荣
审核 | 王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