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长,2号刮板取料机已进入远方通信讯号调试阶段。”
“太好了!数字化煤场改造项目完成后,不仅能实现无人值守,还能减少外委用工,每年节省180万元人工费用呢,等调试结束后,我一定为大家申请‘能干不包’的奖励!大家再辛苦下,争取早日完工!”
“班长,放心吧,参加这项智慧化项目改造,不仅提升了大家的岗位技术能力,还有专项奖励,大家干劲足着呢!”
在东营发电公司,职工挥洒汗水却又满心欢喜的劳动场景,随处可见。自深化改革实施以来,职工改革意识实现了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根本性转变,行动上从“个人奋斗”的单点突破进阶为“全员共创”的协同共振,深化改革工作初见成效。一季度,该公司新增海上光伏备案80MW,广饶盐化240MW光伏发电项目顺利移交生产,2号机组深调改造顺利完成,负荷成功下调80MW,圆满实现一季度“满堂红”,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
顶层设计 绘就深化改革“路线图”
东营发电公司拥有两台六缸六排汽二次再热百万千瓦燃煤机组,机组设计参数全国乃至全球领先,但近年来受煤价高企、电力市场交易等影响,生产经营长期陷入困境。
面对困难,该公司锚定“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定位,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创新路、打发展牌,突出问题导向,加强顶层设计,精准施策,系统谋划了“1+6”深化改革整体推进方案,立点、描线、拓面勾勒了全面深改的“路线图”,迸发出强大“改革动能”,持续焕发“新活力”,向着“精简高效、数字智慧”全方位一流示范电厂建设稳步前进。
要改革就不能走吃大锅饭、平均主义的道路。东营发电公司依据集团公司企业机构编制标准及部门实际需求,科学核定岗位编制与人员配置,建立超员部门人才输送机制,通过融合部门定员标准与外委用工规模,有效破解了结构性冗缺员矛盾。
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实现“一岗多责、一专多能”。实施缺员部门绩效工资总量控制,创新实施“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薪酬分配机制和“能干不包”激励机制,坚持按劳分配和按要素贡献参与分配原则,动态优化绩效评价体系,打破高水平“大锅饭”,干部职工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全面激发,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33.21%。
智创驱动 构建机组双效“新引擎”
新形势下数字化、智慧化电厂已成为未来电厂管理模式的必然方向。该公司聚焦职工自由支配时间增多一点、劳动强度降低一点、工资收入提高一点,着力加强智慧化电厂建设,系统研究制定了数智化改造专项方案,通过“揭榜挂帅”“能干不包”机制,目前已完成数字煤场等11项智慧化项目改造,通过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及生产运营模式重塑,企业用工同比下降21.29%,人工成本大幅降低。
该公司建立“A类业务自主、B类业务外包”管理模式,初步构建起全域联动的“大集控”神经中枢;持续优化APS一键启动功能,全冷态机组启动、温态启动均缩短2小时,生产经营逐步向自适应、自优化的智慧形态跃迁。
该公司不断强化市场意识,深度挖掘机组潜能,2号机组深调负荷成功下调80MW,机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缩短机组计划检修工期,全力增加容量补偿收入;精研交易规则,全力提升价差收益,一季度,该公司电能量电价排位居山东发电公司第一。
以人为本 厚植幸福大唐“新沃土”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东营发电公司灵活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职工有机统一起来,通过召开改革启动会、推进会、座谈会等会议,多维度宣贯改革思路和举措。该公司先后组织召开调研座谈会17次,发放问卷298份,广泛听取意见、凝聚共识。职工代表全票表决通过了“1+6”深化改革方案,并稳步实施。
该公司实施人才蓄水池计划,构建了岗位综合素质提升贯穿式培训体系,围绕综合素质培育、专业技术精进、创新效能提升三大维度,制定全员岗位素质能力提升培训专项方案,推动管理效能立体化升级;成立方舟创新研发中心,搭建创新创效平台,激发创新工作室活力,通过精益管理特训、全维度点检认证、职业资质提升,畅通专业人才成长通道。一季度,1名职工在第三届全国数据安全职业技能竞赛中斩获个人一等奖。
该公司秉承卓越追求,构建深化改革与幸福大唐建设双轨并进机制,响应职工需求,先后完成“阳光生态餐厅”、休闲茶水间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等一系列提升举措,持续擦亮幸福底色;深化人文关怀工程,完善劳模先进疗休养机制,多维度开展青年交友联谊活动,全力提升职工幸福感、荣誉感、归属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大唐东营发电有限公司 魏艳珍 毕世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