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力打击农牧区突出违法行为,持续改善农牧区道路交通环境,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乌审旗交管大队紧密围绕“两升三降一好转”工作目标,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自3月3日起组织开展了农牧区通行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整治以来,大队统筹聚力,制定机制,严查农牧区重点违法行为,有效治理重点货运源头单位管理漏洞及货车穿村过镇引发的安全隐患等问题,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一、强化统筹部署,凝聚治理合力。大队结合农牧区交通出行规律和交通违法及伤亡事故规律特点,制定下发整治工作方案,及时召开部署会、推进会安排部署农牧区整治行动,并由大队领导班子分片负责,深入基层中队发挥组织推进、指导协调、督促落实等作用,确保整治行动各项措施落实落细。同时,通过分析近年来农牧区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结合货车出行规律以及穿村过镇的路线特点,精准确定重点整治区域和时段。针对农村集市日、早晚高峰等时段,以及村庄密集、道路狭窄、交通流量大的路段,科学调配警力,制定详细的整治方案,确保执法行动有的放矢。

二、制定警力支援机制,提升农牧区管理水平。为有效缓解基层警力不足问题,大队建立了机关警力支援基层常态化工作机制。通过成立执法小分队,支援国省道、农牧区,开展农牧区通行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严查农牧区交通违法行为,提升交通安全与秩序,实现警力资源的科学调配和高效利用。行动开展以来,累计出动小分队12次,累计开展执法检查16次。

三、严查路面违法,提升行动质效。一是由大队领导带队,在重点货运源头单位和农牧区长途半挂货车穿村过镇扰民突出地区两个重点地区以及乡镇道路交汇处、农牧区主干道,每周不定时开展1到2次严查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强超硬会、超速、疲劳驾驶、驾驶报废车及拼装车六类交通违法行为的农牧区通行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二是依托“路长制”工作机制,持续加大农牧区地区道路巡逻频率和力度,提高路面“见警率”“管事率”,紧盯周末、午后、凌晨重点路段和重点时段,对货车集中通行扰民问题,开展突击执法行动。整治行动以来,共查处农牧区6类重点违法行为132起,农牧区现场查处共计510起,整治行动取得良好效果。

四、盯紧源头监管,消除安全隐患。一是联合道路交通运输等部门建立健全“源头管控、路面严查、宣传引导”协同机制。二是联合交通运输部门深入辖区重点源头货运单位,定期召开重点源头货运单位约谈会,就货运车辆通行问题开展指导检查,全面排查称重设备运行、车辆装载记录及运输资质,要求企业相关责任责任人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加强车辆监管教育,严禁出现超限超载、强超硬会、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三是建立重点车辆联合惩戒机制,对多次存在超载、非法改装等问题的货车采取停运整改措施,强化源头规范管理。截至目前,共排查重点源头单位5家,约谈1家风险企业。

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道路隐患排查治理。大队围绕农牧区穿村过镇道路开展隐患排查,并积极联合交通运输、苏木镇政府,以农村事故易发地段为重点,积极对农村道路危险路段、事故多发路段再次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逐一建立台账,并通过增设减速带等方式进行安全处置,及时通过相关部门整改并关注进度,对部分安全隐患路段未能得到及时整改的,及时采取一些有针对性、临时性措施,确保隐患排查整治不留死角。

六、强化舆论引导,做实宣传教育。一是组织货运企业及驾驶员开展安全培训,强化法规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深入农牧区开展普法宣传,通过农村“大喇叭”、农村微信群等方式,广泛宣传农村道路安全行车常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及时传播和推送农村地区路况通行信息、恶劣天气预警等信息,加强驾驶人预警提示。三是常态化组织警力走进农村牧区、学校、集市等人员密集场所,通过设置交通安全宣传栏、展出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向农牧民朋友普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行车安全常识,提醒广大农牧民朋友自觉抵制交通陋习,时刻牢记遵法出行。

目前,整治行动已实现各类违法行为现象显著减少。下一步,大队将完善深化多部门联勤联动,巩固长效治理成效,持续提升农牧区道路安全水平,推动农牧区交通治理常态化、长效化。(中国警察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