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余雅琴 长沙报道
“从北京到长沙,高铁5小时,只为听许嵩唱《有何不可》。”
4月13日凌晨,26岁的李悦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时,配图是长沙贺龙体育中心漫天星光的演唱会现场。散场后,她和陌生歌迷挤进坡子街的烧烤店,隔壁桌的本地姑娘热情推荐:“试试牛油小串,配茶颜悦色绝了!”
凌晨两点,街头依然人声鼎沸。
2025年,长沙已连续开13场演唱会,平均每月就有3场,让无数人奔赴而来。
在微博平台上,和李悦一样看完演唱会的网友写下这段话:今年过得最幸福的几天就是在长沙待的几天,不管是省考那几天还是去看许嵩演唱会那几天,都是我今年为数不多的快乐日子……
长沙已用情绪经济撕开一条新赛道——这里不制造焦虑,只生产共情。
这座中部城市,正以惊人的情感生产力,将“快乐”转化为可触摸的经济“密码”。2024年,长沙游客接待量突破2.15亿人次,游客总花费达2423.41亿元,同比增长均超10%。当其他城市还在焦虑“如何留住年轻人”时,长沙已用情绪经济撕开一条新赛道——这里不制造焦虑,只生产共情。
情绪供给:只为快乐KPI内卷
长沙的快乐基因,深植于“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当其他城市还在讨论“如何吸引年轻人”时,长沙早已将“快乐”打造成可量化、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3月华晨宇火星演唱会散场后,地铁延时运营至凌晨,的士司机老刘单夜收入突破千元;许嵩演唱会当天,五一广场周边酒店入住率飙至98%;草莓音乐节开票秒售罄,外地乐迷带动周边民宿价格翻倍……
演出经济成为情绪消费的“头号引擎”。
在长沙,快乐是刚需。2024年长沙市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2.8万余场,其中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56场,举办单场人次2.5万人以上的营业性演出14场;2025年开年以来,已举办13场演唱会,演出经济成为情绪消费的“头号引擎”。数据显示,一场头部演唱会可为长沙带来亿元直接消费,而由此带动的餐饮、住宿、交通等衍生消费更呈几何级增长。
以剧场、音乐节、沉浸式演出为核心的演艺集群,正在催化城市从生产型空间向体验型场域的进化。
这种情绪供给不局限于舞台。在潮宗街的“笑嘛脱口秀”小剧场,程序员张昊每周五都会带着同事来“充电”:“花79元笑两小时,比心理咨询划算。”目前,长沙已有39个小剧场扎根商场、景区甚至老社区。橘子洲头更将历史IP转化为情绪场景——《恰同学少年》沉浸剧场让观众穿越至“觉醒年代”,与青年毛泽东共同感受风华正茂的热血青春。
以剧场、音乐节、沉浸式演出为核心的演艺集群,正在催化城市从生产型空间向体验型场域的进化。2025年,长沙将实施演艺经纪引流领跑行动,全年将举办大型演唱会、音乐会80场以上,提升“流动的GDP”;打造一批标杆和特色旅游演艺项目,积极参与全省“十大旅游演艺项目”“十大演出经纪机构”“十大最受欢迎演出场馆”评选。用3-5年时间打造100个特色演艺新空间。
接下来的日子,来长沙的朋友们可以攒足期待,也许你期待的“快乐”正在快马加鞭地赶来。
空间叙事:城市的“情绪容器”
在长沙,你会发现,城市皮肤无限更新。
站在黄兴铜像边,抬头就能撞见城市的“心跳”——巨型LED屏滚动播放“I love 长沙”的标语,成为游客驻足打卡的地标。“站在大屏下拍照,仿佛整个城市都在对我说‘欢迎’。”这是游客内心被温暖击中的瞬间。00后长沙妹子小林笑道:“感觉长沙的大屏会读心!上次下雨天看到‘长沙天气能不能稳重点’,像朋友在跟我一起对话,觉得挺好玩儿的。” 这座城市正在用物理空间书写情感脚本。
在长沙,城市空间不再仅仅是功能性的物理场所,而是被赋予了情感与叙事的力量。
城市不仅在贩卖商品,更是情绪容器。妇女节天心阁城墙开出花,千年古城花瀑倾泻而下;海信广场不断上新的装置艺术,王府井商场外四季不重样的网红墙......在长沙,你会发现,城市皮肤无限更新,每天都能偶遇“新装备”,长沙将城市空间叙事玩出花样。
商业空间更是“卷”出情感新高度。大悦城的13米日落江景滑梯成网红打卡点;爱民里老旧工厂改造后的咖啡馆夜间也为游客点灯营业,店员说:“有人一坐就是半天,买的不只是咖啡,是暂时卸下疲惫的时光。”
在长沙,城市空间不再仅仅是功能性的物理场所,而是被赋予了情感与叙事的力量。通过商业地标、公共艺术、互动装置等载体的创新设计,长沙将城市空间转化为“情绪容器”,构建起独特的“空间叙事”模式。无论是与市民和游客心情同步的户外大屏,还是创意丛生的建筑装置,这些设计通过场景的沉浸感与互动性,将商业空间转化为情感共鸣的载体,与每一位来长沙的朋友一起构建快乐的集体记忆。
长沙将城市空间转化为“情绪容器”,构建起独特的“空间叙事”模式。
物质丰裕的时代,能精准供给情绪价值的城市,终将赢得未来。当其他城市还在比拼“硬件”时,长沙已用“快乐算法”重构了人与城市的关系——在这里,消费不是终点,而是建立情感连接的起点;经济增长不是冰冷数字,而是千万人笑容的聚合。
或许正如岳麓书院那句“惟楚有材”,长沙正在书写的新篇章是:“惟情动人”。当城市学会“经营人心”,情绪经济便不再是风口,而成为永续发展的密码。
正如一位粉丝在社交媒体写道:“在长沙,看演唱会不是消费,是回家。”长沙所希望的,是成为每个人内心的快乐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