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上“广东地铁内最窒息的一幕”流出,撕开了多少家庭的悲哀。

  

  中,妈妈去接孩子放学坐地铁回家,刚开始孩子都好安静,不吵不闹的。

  后面,直到妈妈把手机收回去了,孩子便开始在地铁上嚎啕大哭。

  可接下来,妈妈的举动更让地铁上的不少乘客感到无语。

  当孩子在地铁上嚎啕大哭的时候,妈妈并不是第一时间让孩子闭嘴,而是一脸无所谓地态度:

  “你坐好,给我坐好,你是不是过得太舒服了!。”

  那么,正沉溺于失去手机而感到痛苦的孩子,她又怎么会把妈妈的话听进去呢?

  再加上,妈妈并没有教育她在公共场合要安静,导致她以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的事情。

  于是她一边嚎啕大哭,一边企图夺回手机,然后嘴里还念叨着:“我不要,我不要…”

  最后,妈妈也干脆选择放弃制止孩子的哭声,让孩子继续在地铁上嚎啕大哭。

  对此,不少网友纷纷嘲讽道:

  “她哭的时候眼神在到处看, 在看谁有可能来帮她要手机, 应该是在家的时候要手机没要到的时候,只要哭就会有人帮她,满足她的任何需要……”

  “一般这种就是有长辈惯着,哭的时候一直在察言观色,说明有自我意识她其实什么都知道,这母亲估计在家也很少有话语权”

  “有些家长是真不打孩子,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只要好好讲,其实孩子比谁都聪明,知道你根本不会打”

  

  其实,孩子之所以会在地铁上随心所欲地大吵大闹,无非就是被家人宠坏了。

  被父母宠坏的孩子,最会察言观色,知道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正确的。

  记得卢梭曾说:

  “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

  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因为溺爱不是爱,是父母以爱之名设下的温柔陷阱,让孩子滋生懒惰、无礼;溺爱不是爱,是一个束缚成长的枷锁,剥夺了孩子长大的权利。

  他们无法处理复杂的事务,不能独立生活,自己过得辛苦,也必定让身边的亲人爱人痛苦。

  

  看到这样的一个:

  

  中,有位妈妈的孩子一直在拍打小桌板,严重影响到了前面正在休息的旅客。

  刚开始,旅客原本想忍一忍的,心想着人家带娃出远门也不容易。

  但到了后面,小孩不但一直拍小桌板,还用脚不停地踢前面的座位。

  最后,旅客实在是受不了了,很客气地提醒这位妈妈:能不能让小孩稍微安静一下?

  谁知,这位妈妈直接发怒了:

  “你跟小孩子计较什么呢?孩子这么小怎么能安安静静地坐着呢?你是哪个贵族千金啊?这么难伺候呀。你还吓到我儿子了,你怎么不说呢?”

  最后,妈妈还教育孩子:“孩子,你动吧,这些都是我们的,妈妈让你玩。”

  还有,2022年8月14日,北京某班次高铁上也曾发生过这样的一幕。

  

  一家三口带三岁的小孩出远门,上了高铁后,小孩就一直在吵闹个不停。

  其中,有位小姐姐实在是受不了了,对着孩子家长来了一句:

  “能不能让孩子闭上嘴巴安静一点呢,太吵了!”

  小姐姐的这句话,直接惹怒了孩子的妈妈:

  “我的孩子我管不了,不好意思,我控制不了他,三岁的孩子控制不了声音的,他听不懂道理!你没生孩子吗?你这边都别生孩子了!”

  而孩子的奶奶也跟着说:

  “有钱人就去坐高级的车,别来坐高铁,这是大众车!”

  甚至,孩子爸爸还一脸威严地走到小姐姐面前来,质问道:

  “你是不是没有孩子?那你是第一次坐高铁吗?如果是,那我就原谅你了!”

  

  显而易见,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熊家长”。

  家长是怎么样的,就能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有的时候病的并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有这样的一句话:

  “孩子就是一面镜子,孩子的面孔,能照出他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都与他们是那么的相似。”

  从来就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

  

  没有管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父母以身作则的品德教育,是孩子健全人格塑造的重要环节。

  它决定着孩子长大成人后,品德是否高尚、处事是否得当,这一切的意义对孩子的人生而言,要远大于遗传智力的影响。

  

  有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去坐地铁,上了地铁后,孩子却喜欢大喊大叫个不停。

  在妈妈多次劝阻后,孩子依旧不听话,还是继续我行我素的。

  紧接着,妈妈采取了一个能让孩子闭上嘴巴的方法,那就是徒步走15公里路回家。

  结果,当花一个小时走了4公里的时候,孩子开始忍不住崩溃了,哭着求妈妈让他坐地铁回家。

  妈妈询问孩子:

  “咱们可以坐地铁回家,但是你知道错了吗?知道以后在公共场合要保持安静了吗?咱们要做一个有素质的人!”

  孩子哭着回答:

  “妈妈我知道错了,下次再也不会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了。”

  

  所以,你看,孩子的胡闹,并不是一个无解的大难题,关键就在于家长愿不愿意想办法解决。只要家长有心,总能找到最适合自家孩子的方法。

  你要知道,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孩子还小不懂事”,就能轻飘飘地带过闹腾给别人带来的困扰。

  孩子的年纪小,也不应该当作美化所有不合理行为的挡箭牌。

  以身作则的家长,往往比家长给孩子讲道理更加有用。

  

  最后,还是那句话:

  “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

  孩子就像父母手中的风筝,若想要他飞得更高,就要舍得剪掉手中的线。

  不要因为过度宠爱,让孩子失去飞翔的能力与勇气。

  孩子越快自理,越早独立,越会成功。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自己的高见!

  共勉!

  我是,点个关注,每天都为你更新头趣新知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必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