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中央第二巡视组进驻山西的动员会刚结束,一场以朔州、长治为风暴眼的反腐行动骤然升级。这场被外界称为“山西版刮骨疗毒”的政治生态重塑战役,正以雷霆之势席卷三晋大地。

01

中央巡视组“利剑出鞘”:

直指山西转型痛点

4月17日,中央第二巡视组组长孔圣根在太原召开的动员会上划出重点:紧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严查能源腐败、改革空转、民生痛点 。这场为期两个半月的巡视,被定位为山西“资源依赖型经济转型”的关键监督——既要破除“黑金经济”的腐败沉疴,又要为新能源布局扫清障碍 。

焦点领域:

能源腐败:煤炭、煤层气领域的权钱交易(如晋能集团系列案 );

民生顽疾:教育医疗不公、扶贫资金截留(如吕梁分会场提及的群众急难愁盼 );

政治生态:对抗巡视整改、“带病提拔”等历史遗留问题 。

02

朔州:一年三副厅落马,

反腐冲击波持续

作为中央巡视组进驻后的“首战之地”,朔州的反腐战绩尤为瞩目:


副市长李润军闪电落马巡视组进驻仅一周,这位曾主政大同广灵、灵丘的“地方大员”被查,暴露基层权力寻租链条 ;

退休干部“秋后算账”:原市委常委李锦(退休8年)、人大副主任吴晓斌接连被查,释放“反腐无禁区”信号 ;

巡察直插基层:朔城区检察院党组成为市委巡察对象,剑指司法系统“灯下黑” 。

深水区警示:朔州近年频繁曝出“能源-政商-司法”交织的腐败网络,如原副市长李栋梁(涉环境资源领域 )、薛维栋(挪用困难群众资金 )等案件,折射出转型期利益再分配的激烈博弈。

03

长治:能源重镇的“塌方式腐败”清算

在“山西能源反腐地图”中,长治正经历第二轮深度清洗:


高层震荡:原市委常委尚宪芳(著书立说的“学者型官员”)涉贿被捕,揭开会商、统战领域的隐蔽交易 ;

国企反腐:潞安化工集团原高管唐军华、武华太相继落马,直指煤炭国企“一把手”权力失控 ;

民生领域突破:巡视组剑指“医疗资源不均”,长治医保系统近期密集调整负责人,释放整改信号 。

转型阵痛:作为山西综改试验区,长治开发区虚设、数字经济“纸面繁荣”等问题被巡视组列为重点,倒逼从“挖煤”向“挖数据”的真正转型 。

04

干部任免:能上能下的“山西逻辑”

伴随反腐风暴,山西干部队伍开启“换血模式”:

能者上:吕梁市委书记孙大军在巡视动员会表态“直面转型矛盾”,释放重用改革派信号 ;

庸者下:12个省委巡视组同步进驻10市40县区(如太原小店区、晋中太谷区),明确“不作为乱作为者必究” ;

腐败者清:2024年至今全省21名省管干部落马晋能控股、焦煤集团等能源国企成重灾区 。

人事风向标:巡视期间,多地强调“选拔熟悉新质生产力的干部”,释放从“煤炭思维”向“创新驱动”的用人转向。

05

风暴之后:山西需要怎样的新生?

这场巡视驱动的反腐风暴,不仅是“割韭菜”式的清理,更是系统性重建政治生态的契机

能源革命破局:从晋能集团拆分重组(→华新燃气 ),到煤层气技术反腐(王保玉案 ),需打破“技术垄断型腐败”;

群众获得感:巡视组受理的35%信访涉及医疗教育,倒逼朔州、长治等地加速民生领域改革;

干部敬畏心:吕梁市委“自查自纠+即知即改”模式 ,或成山西官场新常态。

结语

当中央巡视组的电话铃声在山西11个地市响起,这场风暴早已超越“打虎拍蝇”的常规叙事。从朔州的“现任副市长落马”到长治的“学者官员现形”从能源国企“一把手”集体崩塌到基层巡察直插检察院,山西正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反腐样本。

历史的尘埃终将落定,而三晋大地的政治生态重建,才刚刚开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