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美军研制出新一代多用途中型运输机,这便是大名鼎鼎的“C130大力神”。



现如今,C130运输机全球总产量23000架以上,在美军部队里服役半个多世纪,是美军的绝对主力运输机之一,甚至还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凭借出色的机动性和通用性能,深受追捧。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上世纪80年代中美蜜月期时,我国也从美国订购了2架C130运输机的民用版本(L-100型),并编入中国民航服役,工作任务就是运送活鳗鱼到日本。

但是,来到中国的这2架C130运输机,可以说是命运多舛,在国内投入运营10余年后卖给了南非,后来南非又转手卖给了美国。



那么,这里就有个问题。当年,我国以民用为目的向美国订购的C-130运输机,为何我国没有直接进行军用仿制呢?难不成是因为仿制技术难度太大吗?

首先,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航空发动机和航电设备,一直都是比较落后的,仿制技术暂时达不到要求。

还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当时中国引进的是民用版本的C-130运输机,和军用C-130有着很大的不同,包括航电设备、机械结构等,以民用版本逆向仿制军用,在当时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也没有仿制意义。



然后,还有个问题就是研发资金不足,对于研制C-130这样的中型运输机,必然是需要大笔军费投资,根本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落地的。

再加上国产的运-8运输机(以苏联安12运输机作为技术蓝本进行仿制,安12对标的便是C130运输机),当时也具备了C-130运输机类似的运输侦查能力,也就没有仿制的必要了。

即便是蜜月期的美国人,也不愿意向我国提供一点关于军用C-130运输机的详细信息。等到蜜月期结束后,中国也根本没有机会去购买军用版C-130运输机了。



所以说,运8便成为我们得不到C-130军用运输机的平替。

运-8运输机,作为一款四发涡轮螺旋桨中程运输机,可以用于空投、空降,和运输武器辎重、战斗武装人员等任务。

20世纪80年代后,运-8运输机逐步投入到部队服役,虽然整体性能比原型安-12运输机要好,但是和美军的C-130运输机比起来,依然存在大大小小的技术短板。



其实,运-8和C-130运输机都属于同级别机型,不过两者的区别就在于,C-130运输机的尺寸更大,发动机燃烧效率也是最好的。

其实,对于当时依旧贫困的中国而言,没有闲钱去海外购置军事武器,反而升级国内的武器装备才是最省钱的方式。



对于当时的中国军工而言,最好的做法就是升级运-8运输机,而不是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再去研制一款有相同定位和多用途的运输机,这不就是纯纯浪费钱嘛。

直到今天,我国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防预算相当充足,甚至已经完全摸透C130的技术,也没有对C-130运输机进行仿制,也没有必须去仿制。

现目前,运8升级的运9,无论是载重还是航程,都超越了C130运输机,综合能力和C-130相差无几,而依托运9为升级平台,我国还发展出预警500和高新系列电子战飞机。



所以说,没有仿制C130运输机,对于我们而言就是一件好事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