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美国本科录取季已落下帷幕。《海外路路通》特别邀请WLSA上海学校高级副校长张楠、上海星河湾双语学校高中部副校长张力,以及美国阿默斯特学院前招生办副主任万晓峰博士,为大家全面解析最新美本录取趋势。

⎋今年的申请有哪些新变化?

⎋顶尖名校的招生官更看重学生的哪些特质?

⎋标化成绩是否依然重要?

⎋如何写出一份打动招生官的文书?


点击观看直播回放⬇️

海外路路通 | 我们一起上名校:恭喜你被录取了!

01 录取趋势:延迟录取比例增加, 顶尖名校竞争依旧激烈

延迟录取≠offer无望

今年的美国本科申请出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据张力校长观察,许多在早申阶段被“延迟录取(Defer)”的学生,最终在常规申请轮次(RD)中获得了录取。与往年不同,过去被defer往往意味着录取希望渺茫,但今年这些被延迟考虑的学生在常规轮的录取表现反而优于普通申请者。这个变化反映出,大学在早申阶段变得更加审慎,希望通过更全面的评估来做出录取决定。

顶尖名校申请量增长11%

对于今年的美本录取,张楠校长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整体形势确实在回暖,但想进顶尖名校?竞争反而更激烈了!数据显示,TOP30大学的申请量比去年又涨了11%,看来同学们都铆足了劲想冲更好的学校。

理性看待录取数据

前美国名校招生官万博士也真诚地告诉大家,美国大学招生没有固定的地区配额,录取数据仅反映申请该校的小范围群体情况,并非全国整体水平。录取结果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所以真的不必对某个具体数据太过纠结。

02 标化成绩:可选政策下究竟该不该提交?

近年来,标化成绩(SAT/ACT)的提交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目前最常见的有四种情况:

1.必须提交(Required):部分理工强校、公立大学

2.可选提交(Test-Optional):多数Top 50大学

3.灵活提交(Flexible):部分文理学院(如阿默斯特学院)

4.完全不看(Test-Blind):加州系大学


可选提交下鼓励提交

张力校长举例了康奈尔和耶鲁两所大学,他们在2025届申请中仍保持“标化可选”政策。其中耶鲁大学鼓励学生提交成绩的理由是,对于资源相对匮乏的美国公立学校学生,标化成绩可能是他们脱颖而出的重要依据。

张楠校长则强调,标化成绩并非决定性因素,不过建议学生可以通过标化考试来评估自己的学术实力,尤其是目标顶尖名校的申请者。

家长需打破“唯分数论”思维

万晓峰博士感慨道,中国家长习惯用考试衡量学生能力,这个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作为有着九年文理学院招生经验的前招生官,万博士要给家长们吃颗定心丸:“我们不会因为学生没有提交标化考试成绩,而对他的申请有任何的偏见和不好的影响。” 文理学院更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

03 招生官青睐的学生特质:真实、独特、有深度

说到美国名校录取,有个问题总是被反复问起——什么样的学生更容易被顶尖名校录取?家长们总是希望能得到一个标准答案,然后按照这个标准像去打造孩子的人设。“其实没有这样的秘密公式”,万博士诚恳地说。不过他也透露到,被录取的学生一定有一些共通的特质

1. 学术能力是基础

学生需要在课程难度和成绩上达到学校最高水准,这是录取的基本门槛。

2. 独一无二的个人特质

通过课外活动和文书,招生官希望看到学生对某一领域的专注度。万博士说:“活动无需标新立异,重要的是体现领导力和协作能力。

3. 深度思考与自我认知

文书是展示学生思想深度的重要途径。招生官希望看到学生如何通过经历反思自我、认知世界,而非简单描述事件。

4. 进入大学后持续的热情

招生官在评估申请材料时,会重点关注学生高中阶段的表现是否展现出持续的发展潜力,以及这些特质能否在大学环境中延续并创造价值。

这种动态评估的方式,着重考察申请者未来的成长空间和对大学社区的潜在贡献,而非简单对照固定的录取标准。


04 文书写作:如何讲好自己的故事?

学校如何帮助学生?

张力校长介绍说,星河湾会在学生12年级时,通过每周三节的升学指导课程,由升学指导老师带着同学们进行文书头脑风暴,帮助学生梳理个人经历。

WLSA学校会提供大师讲堂、职业日等活动,帮助学生找到兴趣点和真正让自己发光发亮的点,积累真实的写作素材。 “文书是高中生活的自然延伸,学生应通过真实经历串联起自己的成长故事,而非刻意打造人设。” 张楠校长总结道。

招生官最看重的其实是这两点!

第一,文书要“真”

很多学生总想把文书包装得高大上,结果写出来的都是“别人家的故事”。招生官想看到的是真实的你,一个典型中国高中生的真实想法和成长经历。记住,你的独特经历,比刻意模仿的完美人设,更有价值。

第二,思考要“深”

千万别把文书写成流水账!招生官最期待看到的,是你从经历中获得的独特认知和思想碰撞。简单描述事件后,重点要放在:这件事如何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带给你哪些新的见解?


05 给申请者的建议:长远规划,享受成长

1.早规划,但别焦虑

美国大学申请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应从高中早期探索兴趣,而非等到申请季才临时抱佛脚。

2. 标化成绩:量力而行

根据目标学校政策决定是否提交成绩,但学术实力始终是核心。

3. 文书:真实大于完美

用真诚的文字打动招生官,展现你独一无二的成长故事。

4. 理性看待录取结果

美国大学录取没有“标准答案”,重要的是找到与自己匹配的学校。

2025年的录取季再次证明,美国顶尖大学寻找的不是“模板化”的优秀学生,而是真实、有思想、有热情的个体。希望每位申请者都能在高中阶段享受成长,找到属于自己的闪光点,最终进入最适合的大学舞台。

看看新闻记者: 李西文

编辑: 张馨元

责编: 袁宏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