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的独生子白清扬,高三因成绩优秀,被保送到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未曾想,他竟选择了最冷门的蒙古史专业。董卿诧异地问白岩松:“你不担心儿子以后不好找工作吗?”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若是孩子本身不喜欢、不想做、不努力,作为父母,如何托举都没用!”
白岩松面对董卿的询问,给出自己的看法,建议对孩子的教育要因材施教,不必生搬硬套,不奢望让一个平庸的孩子成龙成凤、也不要让一个优秀的孩子沦为平庸。
听到这样的答案,董卿有些愣神,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她,一开始受到的便是父母的严加管教,或许并未体会过自由自在地掌控人生帆船。
白岩松和董卿,一个曾经的“央视一哥”、一个曾经的“央视一姐”,教育孩子的方式截然不同……
在白清扬没有上大学之前,白岩松就曾和他推心置腹、畅聊许久,他更是告诉孩子,若是“考全班第一,我就跟你急”。
这样的话术出现在一个父亲身上,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毕竟很多父母传统的想法便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爸,我喜欢足球,不仅喜欢踢足球,还想要去做足球解说!”
听说儿子有自己的喜好,白岩松很高兴,当场就给予支持,并呼吁儿子“想做什么就放开手脚去干,在体验的过程中努力,在感受的过程中学习。”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白岩松十分赞同这句话,也一直将此作为“标榜”去践行。
高中时期的白清扬成绩优秀,这让白岩松有些“苦恼”,担心孩子进入“死循环”成为一个书呆子,因此对于孩子的爱好总是多加以培养。
父子相处的时间,轻松而自由,白清扬也是在白岩松口中得知了父亲曾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内蒙古。
因为工作原因,白岩松“背井离乡”,在大城市扎了根,又因工作过于忙碌,导致回家的时间寥寥无几。
白清扬明白父亲所想,因此在被保送英国伦敦国王学院之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选择了该校最为冷门的专业:蒙古史。
本来,这件事情只是白岩松的家事儿,但白岩松作为公众人物,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此事也被传的“人尽皆知”。
2018年,白岩松做客董卿倾情打造的节目《朗读者》,二人皆为父母,交谈过程中难免提起孩子,恰逢白清扬前往英国选修蒙古史的事情“沸沸扬扬”,董卿便脱口而出一个问题,便有了开头一幕。
董卿的父母较为“传统”,以董卿的经历来看,父母对她的教育极为严苛,这才成就了光鲜亮丽、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主持人。
董卿本身也比较“推崇”父母的教育方式,认为严师出高徒,而董卿也希望自己能够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给予孩子最大的帮助,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2015年,董卿前往美国并在美国产子,按照历腊美国定律,在美国出生的孩子可以自动获得美国国籍,因为这件事情,董卿站在了风口浪尖,一时间舆论一边倒。
针对此事,董卿给出回应:孩子成为美国国籍并非是不爱国的表现,只是希望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
美国著名的大学较多,或许正如董卿所言,她的行为也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
因此,当得知白岩松的儿子白清扬前往英国选修最为冷门的专业时,董卿一时间是无法理解的,董卿认为白岩松完全可以给孩子做出更好的选择,可白岩松为何不去“干涉”呢?
前往英国选修蒙古史,将来是留在英国发展,还是回到中国工作呢?在哪里,这专业都相当冷门,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吗?
身为父母,都希望孩子过的好,但二人的想法截然不同,董卿的成长环境与白岩松的成长环境不同,董卿倾向于给孩子最好的,白岩松则认为父母给的未必是最好的,孩子喜欢的或许才是最好的。
父母优秀,孩子就一定能成龙成凤吗?说直白一些,有的孩子并非是那块料,或许就是一滩“泥”,烂泥扶不上墙,但可以拿来种荷花,只要做对了选择,因材施教,也会收获美好的人生。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信息来源:冯玮.《冷门专业热起来:蒙古史青年学者白清扬访谈录》.《中国青年报》,2023年12月15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