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顾名思义是指两只眼睛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小宝宝时期,家长可能就会发现孩子眼睛“跑偏”前来就诊。而先天性内外斜与大年龄儿童以及成人的内外斜视并不一样。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陈志钧介绍,先天性内斜视通常是出生6个月之内就发生了斜视,而先天性外斜视多为一周岁之内发生的外斜视。
如何更好地帮助这些小宝宝尽早解决眼睛“偏斜”的问题?记者了解到,如今南京儿童医院眼科开展A型肉毒素(BTXA)注射的方式,为斜视患儿带来无需动刀的新希望。
在医学上,斜视也可以理解为双眼“聚散”的功能失去平衡。“正常人的眼睛应该居中,左右看也是平行地动。”陈志钧主任解释,人的双眼注视可形成强大的立体功能,看远处时可以同时聚焦,看近处时则微微向内转动锁住目标。而斜视,则是一只眼睛在注视,另一只眼睛跑偏,通常处于压抑状态而不看物体。
专家告诉记者,先天性内外斜主要的病因是大脑发育部分功能出现问题,不能控制眼睛的聚散。不仅是对外貌有影响,由于其双眼无法形成“立体成像”,在选择职业时也会大大受到限制,无法从事精细操作。
据了解,南京儿童医院一年能接诊到100-200例先天性内外斜的患儿。他们少则眼神“偏移”3-5°,严重的孩子甚至斜视达40°以上,相当于眼珠偏了一大半。如何更好地为他们重塑双眼视功能一直是眼科医生们探索的方向。
“过去我们主要是采取手术的方式。”专家表示,通常孩子一岁半以后才能进行手术重建双眼功能。但有的孩子可能要做两三次,效果也因人而异。“三年前开始我们顺利引进A型肉毒注射对于先天性内外斜的治疗方法,一般6个月到一岁左右的患儿在排除神经系统的问题后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干预。”
其实很多人对于肉毒都不陌生,因为它可以除皱、瘦脸、瘦腿,在医美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治疗先天性斜视使用的也正是这种A型肉毒毒素。陈志钧主任介绍,肉毒素通过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的释放,麻痹内外直肌,使眼部肌肉力量重新达到平衡,大脑控制眼球聚散的功能得到重塑,从而矫正眼球的位置,让双眼视线能够准确对准目标。“通俗地说,斜视是大脑控制双眼平衡的功能有了障碍,我们就注射肉毒素让眼睛先移位,通过眼位变化让大脑接收到异常信号,并不全是直接的肌肉麻痹作用,重点是促使大脑重启功能。”陈志钧主任解释道。
术前
术后
“手术需要明确测量斜视的圆周度及三棱镜度数,再把肌肉延长、缩短或移位,虽然调整了肌肉位置或力量,但这是不可逆的损伤。”陈志钧主任称,而肉毒素注射相对简单,作为一种定性治疗,常用的起始剂量一般为2—5个单位。该技术通过微创的方式进行注射,保留肌肉结构、避免手术疤痕,不仅麻醉和手术时间短,恢复期也较短。三分之一接受该治疗方式的孩子对肉毒素治疗反应敏感,通常1-2针后便可基本痊愈。“即使是对肉毒不那么敏感的孩子也可以通过肉毒干预,让大角度斜视变小角度斜视,部分改善症状减少后期手术量,也是减小创伤、提高成功率。”
陈志钧主任介绍,目前由南京儿童医院作为第二完成单位的《儿童斜视和双眼视功能重建的创新治疗体系建立及推广应用》获“2024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科技创新奖”创新成果奖一等奖。他也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不少3年前接受肉毒注射干预的孩子定期随访效果较好,如今眼睛仍然处于正位。
记者了解到,除先天性内外斜外,肉毒注射的方式也帮助了不少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和间歇性外斜视的患儿。“我们也建议如果发现孩子斜视后尽早就医,早点治疗效果更好,特别是间歇性外斜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及干预,往往后期发展为恒定性斜视”,陈志钧主任提醒。
通讯员 张艾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