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普及的时代,手机成了不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导火索”。
很多家长视手机为洪水猛兽,想尽办法限制孩子使用手机,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围堵不如疏通,引导优于压制。
现如今,孩子接触手机的机会越来越多,手机里丰富的内容对他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沉迷手机影响学习、视力,于是采取强硬措施,比如:没收手机、限制使用时间,但这样做可能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与其严防死守,不如换个思路,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
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手机使用规则,明确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可以使用的时间段以及使用手机时能做的事情。
像做完作业后,可以玩半小时手机放松一下,且只能玩益智类游戏或者查阅学习资料,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培养时间管理能力。
同时,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发现手机的正向价值。现在有很多优质的学习APP,能帮助孩子拓宽知识面;一些运动类APP可以鼓励孩子参与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
家长可以陪着孩子一起探索这些有益的应用,让孩子明白手机不只是娱乐工具,更是学习和成长的好帮手。
而且,家长自身的行为也很重要。如果家长总是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却要求孩子远离手机,这显然缺乏说服力。
家长要以身作则,减少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的频率,多和孩子一起参与户外活动、亲子阅读等,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让孩子从手机的虚拟世界中走出来,感受现实生活的乐趣。
当家长用疏通和引导的方式对待孩子使用手机的问题时,不仅能减少亲子间的冲突,还能让孩子学会合理使用手机,实现自我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亲子关系也会更加和谐,真正迎来“母慈子孝的一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删。
推荐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