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落细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8.0行动方案,充分展示金山巩固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区发改委、区工商联等单位,推出“优环境 拼招商 抓服务”系列访谈。系列访谈第十二期,聚焦碳谷绿湾公司营商环境的建设发展。
作为省级开发区,碳谷绿湾产业园总面积12.64平方公里,涵盖金山卫和漕泾两大片区。其中,金山卫片区依托上海石化,重点发展表面活性剂、绿色功能性涂层材料等四大化工新材料制造业板块;漕泾片区则围绕上海化学工业区,主攻化工仓储物流与配套制造产业。
自2014年组建以来,园区已集聚217家生产企业,培育出172家高新技术企业,巴斯夫、三井等世界500强企业在此扎根。2024年园区实现工业产值323亿元,财政总收入41.6亿元,并荣膺国家“绿色园区”等多项重量级称号,在上海市26个特色产业园中名列前茅。
“转型”是碳谷绿湾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密码。在治理转型层面,园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环境与安全整治。开展三轮环境综合整治,关停86家“二高一低”企业,腾退土地1888亩。通过两轮的安全提升行动,成功获评国家D类化工园区。累计超5.25亿元的安全环保投入,不仅重塑园区生态底色,更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2020年起,园区“开门迎客”,盘活41幅存量地块,实现从“关门修炼”到“开门纳贤”的华丽转身。
与此同时,园区还积极构建起全方位保障体系。园区安环中心的安全部、环保部和信息部,配置了22人的专业团队,依托智慧平台,对危化品全流程、污染物排放实施动态监控,实现风险预警、应急响应的全链条闭环管理,为企业生产装上“安全锁”。
上海东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伍美意对此深有感触:“园区的环保要求,促使我们持续升级设备,虽然前期投入大,但从长远看,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也提升了企业自身形象。园区建立的监控系统,也帮助我们更科学地处理生产中的环保问题。”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针对未来智慧工厂建设对复合型产业工人的需求,园区联合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推出“科技领航订单班(化工)”。通过“现场教学+企业文化认知+特种岗位考证”的定制化培养模式,实现“毕业即就业”。首批5家企业联合开设化学工程与智能制造两个班,52名学员将为园区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园区不仅促成校企合作,还深度参与培养方案制定,定期组织实习实践,为企业精准输送专业人才。”伍美意说。
中试基地建设是园区推动成果转化的重要抓手。作为首批上海市新材料中试基地建设试点企业,上海试四化学品有限公司在园区支持下,已成为产业协同创新的标杆。此外,园区通过举办“新材料中试基地开放日”等活动,搭建企业交流平台,成功推动迈思飞纤维素微球等项目落地转化。公司总工程师廖本仁表示:“园区充分发挥政策、服务优势,助力项目从孵化到产业化。仅去年,就通过各类活动吸引众多企业考察,为合作创造无限可能。”这种“孵化-中试-产业化”的全链条服务,让园区成为创新成果的“转化沃土”。
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益明透露:“我们将从强化政策引导、创新驱动、资源整合三方面发力,通过精准施策实现政企双向赋能,加大中试基地投入推动技术迭代,搭建多元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国家高端新材料示范区、全球高端新材料引领区。”
从环境整治到服务升级,从人才培育到成果转化,碳谷绿湾正以“转型”为笔,在营商环境建设的答卷上书写着精彩篇章。这片充满活力的产业热土,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扎根发展,共同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记者:倪晏清、吕瑶
编辑:杨丽
责编:冯生丹、陆辰丽
审核:陈建军、林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