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祁发宝,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那个在加勒万河谷跟敌人硬刚的边防团长。2023年,他在西部战区的颁奖台上,胸前挂着六排勋章,走路带风,掌声响得像潮水。这哥们儿从一个甘肃农村娃,一步步干到副司令,用27年的时间守着祖国的边疆,血汗没少流,荣誉也没少拿。他的故事,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传奇,而是实打实的接地气,让人听着就觉得亲切,又忍不住肃然起敬。

从农村娃到边防战士

祁发宝,1979年3月生在甘肃武威的天祝藏族自治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家里条件一般,父亲当过村支书和民兵连长,哥哥也参了军,家里那股子军人味儿从小就熏着他。小时候,他老拿着玩具枪比划,站军姿站得有模有样,心里早就种下了穿军装的种子。1997年夏天,高中毕业的他考上了大学,手里捏着录取通知书,但最后还是决定跟哥哥一样去当兵。那会儿,他18岁,年轻气盛,觉得当兵才是真男人的路。



参军后,他被分到了西藏阿里军分区。这地方,海拔4500米往上,氧气稀得喘口气都费劲,冬天冷得能把人冻僵,夏天也好不到哪儿去。哨所周围全是戈壁和雪山,最近的乡镇隔着200多公里,补给全靠车队隔段时间送一趟。那时候的祁发宝,就是个普通新兵,每天跟着老兵巡逻,背着装备翻山越岭,鞋底磨穿了好几双,身上也摔得青一块紫一块。可他没喊过苦,咬着牙就扛下来了。

阿里边防的日子不好过。巡逻路上全是悬崖峭壁,掉下去就是个死。有次他掉进象泉河,冰水冲得他差点没命,靠战友拉绳子才捡回一条命。还有次遇上雪崩,整个人被埋了,扒了好几个小时才被挖出来,手冻得没知觉。2005年,他在马背上巡逻,路窄得只有半米,马失足摔下悬崖,他被甩出去,背上划了一堆血口子,幸好树丛卡住了他,不然就没了。这么多年,他没少跟死神擦肩而过,但每一次,他都站起来了。



一步步爬上军官的路

祁发宝不是那种天生就厉害的人,他是靠自己一点点拼出来的。2000年,他考上了乌鲁木齐陆军学院,学的是步兵指挥专业。那四年,他学战术、学指挥,白天练得满头汗,晚上还挑灯看书,硬是把自己的底子打扎实了。毕业后,他回到阿里,继续守边疆,从普通士兵干到排长、连长,再到营长,一步一个脚印。

2007年,他入了党,立下誓言要为国家干一辈子。那时候,他已经不是新兵蛋子了,带兵也有了自己的风格。他有个习惯,不管多危险的任务,他都冲在最前面。巡逻时,他在头里开路;宿营时,他睡在风口,把暖和的地方让给战士。2014年,有次任务连着干了100多天,暴雪天他每天烧热水,6000多个暖瓶是他亲手灌的,就为了让战士们能喝口热的、洗把脸。他这人就这样,话不多,但干实事,谁都服他。

高原的日子苦,身体也扛不住。2015年,他查出心肺肥大,身上全是冻伤和摔伤留下的疤。可他没想过离开,每次有机会调到条件好点的地方,他都拒绝,说“守边是我的命”。家里呢,他顾不上。父亲去世那会儿,他在边防走不开,没能回去送最后一程,心里愧疚得不行。但他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家最大的孝,这话听着简单,背后却是真沉甸甸的分量。



加勒万河谷的那场硬仗

说到祁发宝,最绕不开的就是2020年6月15日的加勒万河谷冲突。那天晚上,中印边境的气氛本来就紧张。印度那边不守规矩,越过实控线在中国地盘上搭帐篷,想占便宜。祁发宝当时是边防团团长,接到报告后,二话不说带着几个人就去了。他得亲自去交涉,把事情摆平。

那天早上,他带着几名战士,蹚着齐腰深的冰河过去,水冷得刺骨,脚下全是滑石头。他们到了印度那边营地,发现对方人多得离谱,上百号人拿着棍棒和石头,明显来者不善。祁发宝站出来,挡在最前面,要求对方撤回去。可印度那边压根不听,突然就动手了。一块石头砸中他左额头,血哗哗往下流,他没退,咬牙站着。接着,对方挥着棍棒和钢管冲上来,他被打了好几下,最后一棒子砸头上,人直接倒下了。

那场仗打得惨烈。战友肖思远想救他,被围攻倒下;陈红军带人冲上去救,也没回来;陈祥榕和王焯冉也在战斗里牺牲了。祁发宝昏迷过去,头上伤口十几厘米,骨头都裂了。援兵赶到后,把敌人赶跑,他才被送去医院,昏了9天才醒。醒来第一件事,他问战友怎么样,听说四个兄弟没了,他哭得止不住。



这场冲突,中国边防兵硬是用命守住了国土。祁发宝活下来了,但那伤疤和心里的痛,一辈子都带在身上。伤好后,他没歇着,直接申请回边防,说要替战友守下去。

荣誉加身,初心不变



2021年2月,中央军委给了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的称号,全国人民都知道了他。他没飘,说这荣誉是战友们用命换来的,自己只是干了该干的事。2022年7月,他升成了副师级干部,去了乌鲁木齐警备区当副司令,军衔是大校。同年9月,他还当选了二十大代表,代表基层官兵去开会,替大家发声。

2023年9月,西部战区的颁奖礼上,他胸前挂着六排勋章上了台。那六排勋章,不是随便给的,一排排记录着他27年的功绩。有守边的功勋,有作战的荣誉,还有他带兵带出来的成绩。网上有人算过,他至少拿过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三等功好几次,加起来能挂满六排。这么多勋章,搁谁身上都沉,可他说,沉的是责任,不是荣誉。

他没止步于当兵。2024年3月,他拿了“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因为他在政协里老想着边防的事,提了不少实打实的建议。他的发言不花哨,讲的全是边疆战士的苦和国家的需要,特接地气。

那六排勋章,到底意味着啥?简单说,就是27年的血汗攒出来的。从1997年入伍,到2023年升副司令,祁发宝没一天是轻松的。阿里边防那地方,条件差到没法说,海拔高、氧气少,一年到头风雪不断。他巡逻摔过多少跤,冻过多少回,谁也数不清。加勒万河谷那次,他差点没命,头上缝了几十针,硬是挺过来了。

勋章里还有他对部队的付出。他带兵带得好,战士们都服他。他不是光靠喊口号的那种,而是真干在前头。一次夜里巡逻,他冻得趴雪地上了,战友把他摇醒,他第一句话是“任务完了没”。这种人,勋章给多少都不夸张。

27年,他没怎么陪过家人。妻子孩子在内地,他一年也就回去几天。父亲走了,他没赶上,心里一直是个疙瘩。可他从没抱怨过,说当兵就是这样,守住了国,家才安。他这想法,朴实得让人心疼。



祁发宝的事迹,现在不光是军营里传,连学校里都开始讲了。新版语文教材里加了他的故事,小孩儿们读着他的经历,学着啥叫爱国。他的名字,成了活着的传奇,不光激励当兵的,也让普通人觉得,国家安全后面有这样的人撑着,真踏实。

他在政协里也忙着,提建议、讲问题,都是为了边防战士能过得好点,国家能更强。他不爱出风头,采访时老说自己就是个普通兵,荣誉是大家的。这低调劲儿,反而让人更敬他。



祁发宝这27年,真不是白干的。从农村娃到副司令,从一身伤疤到六排勋章,他用命守着边疆,也守住了咱们心里的那份安心。他的故事听着简单,可每一步都重得像山。这样的英雄,不光值得敬,更值得咱们记住。你说他厉不厉害?反正我是服了。你呢,有啥想法,底下聊聊呗,顺便说说你知道的其他英雄,也让大家伙儿长长见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