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 发自 上海
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这届上海车展,重头戏依然是智能辅助驾驶。
全球汽车品牌这两天齐聚上海,场面空前,热闹程度创下历史之最,短短2天召开了近200场发布会。
智能辅助驾驶仍然是发布会的热点话题,释放出的消息让从业者惊呼:
太快了。
1年前,北京车展上头部玩家还在比拼「全国都能开」。
而今天,已经有玩家率先迈向了「全球都能开」。
一家中国智能辅助驾驶供应商,率先获得了全球认证,在全球化赛场拔得头筹,独坐钓鱼台,这就是Momenta。
集齐中美日德顶流车企的认可,此前行业的「隐形冠军」再也无法隐藏。以上海车展为分水岭,智能辅助驾驶新的赛段格局也开始形成。
是时候,竞速全球了。
而率先晋级全球赛的中国品牌,就是Momenta。
智能辅助驾驶的全球化步伐,Momenta迈得超级大
智能辅助驾驶的热潮并没有退去,解决方案扎堆展出,传统车企加速转型。
不论是大众车型还是豪华品牌,都在车展上将智能辅助驾驶作为重要卖点:
奥迪推出了全新电动品牌AUDI,宣布将搭载高阶辅助驾驶。
本田则宣布今后在华销售新车型,都将搭载智能辅助驾驶。
通用旗下的别克品牌,也宣布下半年会推出城区辅助驾驶车型。
德系豪华,日系三强,美系巨头,这些品牌来自不同地区,拥有不同背景,最终却选择了同一位中国玩家的方案:
Momenta。
至此,全球十大车企中有七家都成为了Momenta的合作伙伴,Momenta的朋友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
2022年,Momenta刚刚踏上智能辅助驾驶量产之路,只有1款定点车型。第二年,也不过8款车型,到2024年也只有26款车。
2025年4月,Momenta官宣定点车型数量超130款,实现了翻倍跨越式增长。这种Momenta速度,在整个智能辅助驾驶领域里,都绝对是TOP中的TOP选手。
量产方案上车量同步飞速增长,从0到10万辆,Momenta用了24个月的时间。第二个10万辆用时大减,不过6个月。
目前量产方案上车数量已经接近了30万辆,Momenta预计第三个10万辆用时3个月不到。
Momenta量产上车的进程,正在跑出飞轮效应。这个飞轮以上海滩为起点,横渡太平洋到达底特律,跨越欧亚大陆来到慕尼黑。
欧美汽车工业巨头与中国AI明星结盟,也引起他们的本土友商关注,开始打探消息。
智能车参考在逛展时,就偶遇了一位佩戴福特工牌的代表,用英文询问另一家头部厂商,“你们的方案与Momenta有什么不同”。
收获中美日德多家车企的关注和认可,Momenta实际上已成为「全球品牌的共同选择」,是第一家全球智能辅助驾驶品牌。
Momenta能率先脱颖而出,转动起量产成绩的飞轮,得益于背后的技术飞轮。
「全球品牌的共同选择」,为什么是Momenta?
Momenta成为「全球品牌的共同选择」,核心原因当然是对其技术实力的认可。
Momenta构建技术壁垒的过程,可以解读为一句话:
数据飞轮构建初速度,双线并行跑出加速度。
Momenta在行业中最早意识到了数据的价值,提出首个全流程数据驱动飞轮,实现数据闭环,飞轮大模型是Momenta打造全球朋友圈的初速度。
而随着端到端的兴起,行业开始转向数据驱动,先行一步的Momenta仍然具备独特优势,正在双线并行,用Robotaxi跑出业内少有的加速度。
Momenta CEO曹旭东刚刚在发布会上,对Momenta“两条腿走路”的战略做出了最新解读。
在乘用车做智能辅助驾驶是贡献数据流,为Momenta的飞轮大模型收集数据,优化算法,让更多用户愿意用进而得到更海量的数据,实现闭环。
最终获取1000亿公里的数据,抵达自动驾驶的终局。
而Robotaxi业务与智能辅助驾驶共享传感器平台,基于数据流优化算法,探索飞轮大模型上限,目前也同步取得了新的突破:
车端无人Robotaxi年底运营,基于量产车,量产域控和量产传感器,而且不用高精地图!
这在感知硬件和整体成本上,为Momenta的Robotaxi大规模量产落地奠定了基础。对岸的马斯克,要加把劲儿了。
这背后也体现出Momenta对自身技术实力的信心,也正是因为技术实力,给用户带来了良好的体验,让Momenta成为「全球品牌的共同选择」。
这是Momenta用第五代飞轮大模型取得的里程碑和新起点,据了解Momenta今年下半年会更进一步,推出基于强化学习的一段式端到端飞轮大模型Momenta R6。
数据飞轮进化也意味着,Momenta的朋友圈还有着很大的扩张潜力。
此时此刻,你是否也在感慨:
就在DeepSeek爆火短短数月后,又有一家中国AI公司,获得了海内外一致认可。
中国AI企业正在全球不同行业,证明中国的AI技术实力。而在智能辅助驾驶的全球竞赛中,第一个晋级的中国玩家,从上海车展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