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记者问起芒格一个有趣的问题:“您和沃伦合作几十年了,为什么沃伦的钱比您多那么多?”

芒格答:“他投资开始得比我早,他比我聪明一些,他比我更勤奋。再没别的了。”

熟悉巴菲特和芒格的人都知道,巴菲特本人经常不吝赞美芒格的智慧,巴菲特的儿子甚至认为芒格比自己的父亲更加聪明。

那么,当芒格说“他比我聪明一些”时,他指的究竟是什么?

这正是本文要追问的核心问题:一个人真正的聪明,究竟是什么?

就世俗意义上的生存和获取幸福而言,答案并非高深的学问或惊人的智商,而是落脚在朴素却极其关键的一点上——

选择

我们的人生轨迹,不过是无数个选择叠加汇聚而成。

投资是最纯粹的决策,因为投资的本质,是面向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在此刻分配资源。

钱是最简单直接的下注。

从投资这个特定领域来看,巴菲特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在于他是一个比芒格更加“职业化”的决策高手。

这种职业化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他展现出更强的冷酷和杀伐决断的能力,一旦经过深思熟虑确定方向,便能毫不动摇地执行,这种天赋也许是其母亲家族精神疾病的副产品。

其次,巴菲特具备令人惊叹的专注。他几乎没有任何会令他在投资主业上分心的业余爱好,不像芒格那样涉猎广泛,买船、买岛,甚至设计房子。

这种极致的聚焦,使得他的心力能够全部倾注于对企业和市场的分析与决策上。

最后,巴菲特的奥卡姆剃刀原则,即倾向于选择最简洁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投资决策中显得尤为犀利。

相较于芒格博采众长的多元思维模型,巴菲特似乎更擅长剥离掉所有非本质的干扰,直击问题核心,从而做出更直接、更具穿透力的判断。

概括而言,就投资这件事情而言,巴菲特是苦行僧,芒格要世俗多了,算是个花和尚。

巴菲特的钱多很多,但芒格更快乐一些。

将视野放大,选择不仅是个体生存的关键,也是大自然演化不息的秘密。

大自然以其随机而无情的方式,通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淘汰不适应的选择,保留并繁衍那些恰当的“选择”,最终缔造了生命的传奇。

因此,从更宏大的进化意义上看,真正的聪明是一种“适应性智慧”

它不追求在理想环境下的完美表现,而在于如何在充满变化、不确定甚至逆境的环境中,持续做出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选择。

这种适应性智慧,很多时候体现为一种高明的“不作为”——知道何时应该保存能量,何时应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不做那些徒劳或危险的事情。

当然,这里面交织着随机性和运气支配下的选择和被选择。

所以,很多时候,一个人真正的聪明,并非简单等同于智力测验分数的高低或知识储备的广博程度,而在于其决策能力的精妙

这种精妙的决策能力,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自深度理性思考。它要求我们超越眼前短期利益的诱惑,将目光投向更长远的发展格局。

深度理性思考并非枯燥的逻辑演算,它是在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上进行的:

1、时间维度:要求我们跳脱当下的即时满足,评估决策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影响。

其核心挑战在于平衡“此刻的我”与“未来的我”之间的冲突,将未来自我视为同一主体,赋予未来利益足够的权重。

2、空间维度:邀请我们拓宽视野,考虑决策对自身之外的人、环境和社会的连锁反应。

克服自我中心偏见,理解自己是更大系统中的一部分,追求个人与整体的协同价值。

3、认知维度:促使我们超越直觉反应,整合多元视角,接纳不确定性,并在复杂情境中保持开放的心态。

这需要以概率为工具,在坚定(基于清晰判断)和灵活(基于对不确定性的认知)之间找到平衡点。

基于这三个维度的深度理性思考,高明的决策者往往能够将部分选择“自动化”,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操心和精力内耗。

这并非指盲目行事,而是指通过前期深入的思考和原则的建立,许多符合长期利益和整体价值的决策,在面对具体情境时能够快速做出反应,甚至成为一种习惯性的最优行为模式。

这种“自动化”是深度思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体现,极大地提高了决策效率和质量。

最终,聪明的选择可以被凝练为在对的时机,出现在对的地方,和对的在一起,做对的事情

这是对时间、空间和人际/任务这几个核心要素的完美协调与整合。

然而,选择看似只是简单地回答“是”或“否”,其过程却常常无比艰难

为什么艰难?

因为选择最核心、最痛苦的部分在于“舍弃”,也就是一种主动的“分离”。

当我们选择一条道路时,意味着必须放弃其他所有可能的道路;

当我们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时,意味着必须舍弃与它不兼容的其他可能性;

当我们选择一份事业时,意味着要放弃投身其他领域的自由。

更艰难的舍弃,是“此刻的我”,舍弃“过去的我”;是在概率空间里,主动杀死许多个“我”,只留下你选择的一个。

这种舍弃,很多时候就像是给自己拔牙一样——你知道它是必要的,是为了长远的健康或正确定位,但过程伴随着剧烈的疼痛、不舍和对未知结果的恐惧。

我们天生厌恶损失,害怕错过,依恋所有拥有的和潜在的可能性,这使得“舍弃”成为一个违背本能的动作。

因此,选择的艰难,本质上是克服人性的弱点,是与内在的贪婪、恐惧和不确定性对抗的过程。

深度理性思考,正是帮助我们完成这个艰难“拔牙”过程的有力工具。

它通过清晰地梳理不同选项在时间维度上的长远影响(未来的我在哪里),在空间维度上的系统性后果(这个选择对谁有益,对谁有损),以及在认知维度上对成功概率和潜在风险的评估,为“舍弃”提供了坚实的理性基础。

它不是让疼痛消失,而是让我们明白,这痛苦的分离是为了奔向更重要的目标,是为了实现那个经过深思熟虑、真正有价值的“对的事情”。

真正的聪明,不是拥有所有选项,而是知道如何做出最优选择;

不是避免所有痛苦,而是明白为何必须经历“舍弃”的阵痛。

它是一种将深邃思考转化为有效行动的能力,一种在不确定世界中导航的能力,一种在时间、空间和认知的交织中,勇敢且明智地说“是”或“不”的能力。

这是一种需要终身学习和实践的艺术,也是一个人走向真正成熟和幸福的必由之路。

做好决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人生,几乎就是由几个关键决策塑造的。

我在得到做这门新课,有不少财富决策的内容。

请扫下图二维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