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茶叶,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密码;一杯茶汤,承载文化、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
2023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景迈山——这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为“人类与自然共生典范”、被海内外茶界誉为“世界茶文化历史活态博物馆”“世界茶源地”的名山,成为全球唯一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地。景迈山,不仅藏存着1800年的种茶智慧,更孕育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答案,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世界目光。
驼铃回响千年,茶香浸润文明。4月22日,恰逢第56个世界地球日,以对话全球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际性茶文化盛事“景迈山魂·万国茶会”首次在景迈山举办。多位中外院士、文化学者、科创金融先锋及千余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茶界代表共聚景迈山,向世界传递“以茶会友以和为贵”的价值理念,共同见证“新时代茶马古道0公里坐标”的诞生,推动茶与文明的世界对话,探寻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科技、传统与未来的共生路径。
当代茶馆创新“未来使命”
茶馆是东方生活美学对话世界的窗口,连接着传统与未来的现实生活图景。
21日,以“初心与创新”为主题的“景迈山·当代茶馆创新论坛”在景迈茶马古窖举办。论坛以科技赋能、美学重塑与商业创新为路径,推动茶馆从传统符号蜕变为全球化生活美学载体,助力中国茶文化在守正与变革中走向世界舞台,让千年茶香续写新时代的东方诗篇。
13位茶界先锋及全国150余家知名茶馆主理人,直面同质化、数字化滞后等时代挑战,共燃赓续千年茶香文脉,共绘当代茶馆未来图景。周渝以《茶馆之主心安何处》为题,叩问文化本真;沈冬梅以《解密中国古代茶馆的运营形态》深挖典籍,为现代茶馆转型注入历史智慧;苗伟以《中式连锁茶馆如何创新运营》为题,解码连锁茶馆破局之道;戎新宇以《传统茶馆如何在传承中发展再造》为题,探索170年的老茶馆如何焕新;张梓阳以《茶馆如何快速拥抱中国茶产业发展红利》为题,解读茶馆主理人如何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毛晓宇以《在茶文化核心区经营茶馆如何找到差异化定位摆脱内卷竞争》为题,分享茶馆运营中的“小细节”;武丹以《女性主理人经营茶馆如何找准自身的危与机》,展示了茶馆中的“她”力量。圆桌对话环节,戎新宇与王惠挺、朱见山、林璇、段青、王珏、陈立山一道,共议品牌与茶馆的融合共生。
茶与人类文明共生
夜幕降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国际美学协会(IAA)总执委、CCTV《遇鉴文明》特邀专家刘悦笛,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万里茶道茶学院院长、中国茶文化重点学科带头人余悦,台湾“优人神鼓”创办人刘若瑀,弘益大学堂校长、华茶青年会主席李乐骏等知名美学家、茶学家围坐星穹之下,围绕“茶与人类文明共生”主题,从茶盏涟漪中窥见文明肌理,呼吁回归自然与本真的文明观。
刘悦笛认为,茶与人类文明共生,中国人造就了茶的文明高度,并使之成为一种独特的文明方式。从生活美学的角度看,茶本身来自自然,是吸纳天地精华的产物,其中既有天道也有人道,天道和人道的结合才产生了茶道。茶是中国美学重要的、先锋式的实践。中国自古就有“茶和天下”理念,茶不仅具有养生、养心、养神的作用,还往往是人际关系中共情的重要媒介,借助茶可以与天地沟通、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所以,中国茶“和谐万邦”的美学实践是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历史上任何一次传统复兴都是一次创新,希望有更多青年一代勇于用观念和行为来创新拓展,让当代茶文化和茶文明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更好惠及世界。
余悦以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历史是累积的形成”观点入题,认为中国人之所以选择了茶也是累积形成的,包括从哲学到文学、艺术、生态及物质的各个方面。一代一代的累积让中国人的骨子里都浸透着天人合一的茶的精神。人们一提到茶文化总在讲盛于唐、兴于宋,而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茶文化,可以说进入了超越唐宋的繁荣时代。只要做得更好,相信今后会更加繁荣,中国茶这张国家名片一定会更加亮丽。
在台湾和马来西亚生活多年的刘若瑀心中,海外华人不管落脚到什么地方都一定会喝茶,因为那是一种乡愁。不管走到哪里,出门送礼一定带茶,带回家的也是茶,好像它已经根深蒂固成为中华民族骨子里的家乡寄托。要把茶的文化守护好,代代相传。“优人神鼓”的表演是生命品质的呈现,景迈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带给人们其他地方缺少的澄净、清新的能量状态,可以让疲惫的人们与万物和谐相处、轻松自在。
本次“万国茶会”主办方代表、担任对话嘉宾主持的李乐骏表示,茶承载着五千年的文明历程,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是连接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是跨越语言与疆域的文明信史。人生如茶,千姿百态,品茶不仅是物质的享受,是文化的传承、精神的寄托,更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举办茶会不为风雅附庸,只为在一盏茶里感受人与自然的温度,感受你、我与美好。
星空浩瀚,未来可期。在对话嘉宾见证下,“景迈山中华茶道院”揭牌。大家怀揣一个共同愿景:以景迈山为重要地标,推动中国茶走向世界舞台。
数智驱动重构茶马古道3.0时代
22日上午,万国茶会现场,全球首款“Teaken”(茶见)数字茶饼正式发布,标志着“Teaken”以WEB3.0技术实现普洱茶“确真、确时、确存”,构建了三大历史性创新:首创NFT验真系统,赋予每饼茶唯一区块链身份,终结假茶乱象;智能茶窖融合自然陈化与数字技术,溯源茶道时间哲学;茶马古道3.0让用户化身数字茶商,通过区块链参与全球“茶马互市”。一道道茶脉铭刻为区块链代码,真实价值永久上链,千年茶香焕发新生。
本次首发的10万份数字茶饼为可流通数字资产,让千年驼铃在代码中重生。既守护传统“守山人”的敬畏,更激活“数字马帮”的颠覆之力。在“新时代茶马古道0公里坐标”之上,科技创新正激活传统:茶马古窖AI解码古树茶纹的岁月密码,区块链追溯茶叶生命轨迹,智能窖藏系统使“越陈越香”的智慧云端永续。当千年茶山遇见当代设计语言,中国茶道完成了从历史沉淀到现代价值的蜕变。
随后,多位著名专家齐聚“景迈·格物论坛”。人工智能时代以“心法”守护人性温度,用“算法”驱动文明进程,解码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的共生之道。
专家们表示,人类追求的目标是健康和快乐,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这些维持健康的方法并不快乐,怎么样做到让治疗成为享受的过程?未来最高级、最值得人类追求的方向,就是如何真正用天然的、体内成分的东西,来代替现在的化学药物,解决身体的疾病。茶是一个很好的提供改造身体成分或物质基础的重要原料,可以通过开发,从茶医养、茶生活方式等方面,推进学术、科研和应用。希望景迈山以茶文化作为纽带,把大众健康管理联系起来,把全世界联系起来,通过科技进步为人们创造高品质的健康生活,在茶医养、旅居、药食同源的方向取得更多成果,助力健康中国,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全球。
天地和融共奏“景迈交响”
22日傍晚,景迈茶马古窖建设工地临时搭建的舞台中央,来自全国30余个省市区、港澳台地区的200余家茶馆主理人与茶品牌负责人、全球60余个国家爱茶人士共1200多人齐聚18000平方米的圆形平台一起品茶,“景迈山魂·万国茶会”盛会精彩举行。
这是一个为传统文化国际传播树立新范式,一幅跨越山海、因茶汇聚、共绘“东方智慧”的壮观图景。人们超越地域与领域的界限,只为共同见证新时代茶马古道零公里坐标的诞生,开启以茶为核心的国际性文化盛事。
139位身着白色汉服的茶师翩然而至,为各国茶友冲泡品鉴景迈普洱。茶在一杯茶中呈现东方之美,传递东方智慧,构建人类共识。
中国台湾“优人神鼓”联袂百位茶师,以鼓为魂、以茶为媒,突破传统茶会复刻唐宋的框架,共同打造沉浸式剧幕茶会,面向世界展现当代茶道美学。
剧幕分为四个篇章:白茶篇章“一起回到起源的地方”,以极简哲思溯源茶与人、茶与自然的初遇;普洱生茶篇章“听见一千座山峰的回响”,借风土之韵礼赞自然馈赠与人文创造;红茶篇章“向着大海的方向”以茶为舟驶向寰宇共生的理想;普洱熟茶终章“我们将去向何处”,在微生物的无穷演化中叩问生命敬畏。这场以“和”为体、“创”为翼的生活美学创新实践,凝练着深刻的东方哲思,让千年茶道启迪未来的精神力量。
霭映夕月,暮色旖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亲善大使谭盾携手纽约打击乐团、杨丽萍舞团及多国艺术家,创作编导的《景迈山魂·谭盾打击乐歌剧之夜》叩击茶与文明的深层密码。钢琴与打击乐碰撞原生态呼麦、藏族女高音与唐代乐舞相映生辉,音画交响构建“天地人神”对话场域,“树-鹿-人”主轴演绎茶马古道的时代新貌,文明交融奏响“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命题。
茶会以“和”为精神内核,五大洲致力呵护地球、热爱和平的“文明守护者”们共品景迈茶,共叙“茶外交”,共架文明对话之桥。这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中国茶向世界提供的一种“文化解决方案”,让世界充分感知中国茶的精神维度,多方位展现“以茶会友 以和为贵”的全球价值。
云报全媒体记者 王永刚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