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 厚(外一篇)
作者/刘塬
【作家/诗人风采】
★刘塬,笔名华二涛,河南省南阳人。三十年来,苦一半,乐一半;败一半,胜一半;险一半,顺一半。不知道人间真相,更不敢以真名现世,故取艺名。一加一等于二,又有多面人生,故谐华。酷爱文学,常将生活写成文字。
【作家/诗人作品】
深厚(小说)
刘塬
1
萧誉落魄了,甚至感到自我怀疑了。
开始人们只认为他会耍些贫嘴,但很快人们就不这样认为了。
萧誉家玉米收回了家,便用脱粒机给玉米脱粒。眼看玉米粒已经堆积如山,便没有空地再堆脱掉的玉米粒。萧华一时脑子转不过弯来,变得六神无主。萧誉提议先将脱好的玉米粒挪走,再接着脱玉米。
妈袁敏把木椅垫子拆洗了,晾干后却无法将海绵塞进垫套里。便想当然地认为垫子洗后就缩了,便要剪海绵。萧誉并不这样认为,经过了深思熟虑。便把垫子比对了起来,果然正像他预料的那样垫子有窄有宽。
爹萧华改造鸡舍,首先要把一个墙壁打通。在萧华的认知里,没有更好的办法。唯有一块一块地拆卸砖头,但他心里也七上八下。因为那是要冒着生命危险的,更不用说还累死累活的。萧誉计上心头,提议豁开一个口子然后用木杠子顶。萧华觉得可行,便依计行事。
虽然施计弄巧萧誉很在行,但人们更看重实力。一个无法安身立命的人,即使聪明也不免心虚。
2
别人想听萧誉的话就听,不想听萧誉的话就不听。因为萧誉对别人来说无足轻重,没有他别人仍然可以生存。
这就是落魄的下场,被别人完全玩弄于股掌之间。
没有人会体谅萧誉,他过得相当凄惨。别人即使不认可他,他也是无可奈何。况且萧华供他衣食住行,他更应该感恩戴德。
这在萧誉心中无疑感到困惑,当父亲就可以随心所欲吗?他明白这也怪不得萧华,萧华的心智并不卓越。萧华也想把事情办好,奈何他有心无力。
这就是萧誉的命运,从落魄开始就由不得自己。若是萧誉命中有这一劫,萧华的出现无疑使他在劫难逃。萧华明明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却有着当仁不让的做派。
萧华急于让人肯定,即使他并不出色。也正是因为他并不出色,所以他急于让人肯定。所以他试图通过扭转萧誉的命运,来证明自己。但他越是失败就越是想要证明自己,这可苦了萧誉。萧誉对他越来越失望,他就把一腔怒火发泄到萧誉身上。
他深知自己的无能为力,却决然要保留一丝颜面。即使萧誉违心地肯定了他,他就能有所收敛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那更能让他有恃无恐地贬低萧誉。除非萧誉的命运能有所改观,不然那完全就是萧誉的错。
3
萧誉最大的错,就是妄图活出精彩的人生。甚至不择手段地成就自己,却让萧华来支持自己。且不说行不行得通,这几乎是痴人说梦。
萧华企图在萧誉身上证明自己,尚且以失败告终。心里对萧誉还颇有怨言,既然不能被肯定那就是萧誉的错。如此不堪的萧誉自然是个草包,还有脸让他来支持萧誉。萧华心里自然一百个不情愿,萧誉更是痴心妄想。
萧誉有自己的一套说辞,若是萧华曾经采纳自己的建议何至于此。萧誉颇觉得委屈,萧华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萧誉使整个家濒临崩溃,还怪父亲这做得不对那做得不对。
许多人都劝萧誉消停点儿,不要急于求成总上当。萧誉却一意孤行,认为自己有自己的打算。萧誉憧憬着美好的幻想,却又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也许他赌对了人生就有起色,在它的认知里自己是敢拼敢干的好汉。与这些蝇营狗苟的人,实在是大相径庭。
没有去做就认定是错误的,这不是萧誉的性格。这与曾经致自己于死地的父亲,想法如此如出一辙。萧誉还总鄙视父亲的做法,是何其地异想天开。
世界那么大,自己可能有些才华。但总有一些别有用心者深谙人性,初出茅庐的并不都是诸葛亮。像萧誉这样具有才华的人可能不多,但像萧誉这样急于成功的人实在是数不胜数。清醒的人恰恰让别有用心者无所适从,而盲目的人正是这些人的囊中之物。
回想起自己落魄时的一幕幕,尤其是亲近的人给予自己的迫害。萧誉何尝不想证明自己,他也用他的聪明智慧证明了自己。纵然有许多人相信他,但极个别人又以偏见将他的前途毁于一旦。使他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雪上加霜让他更不愿受制于人。
人生就是这样,越想不受制于人就越会慌不择路。因为迷茫的时候最容易受制于人,而这时候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4
而落魄会让一个人失去理智,即使被点醒了还心有不甘。也许是身不由己,没有人会知道明天。
也许只有深厚的经历才能转危为安,所以我们要原谅浅薄。浅薄的人本来就是可怜的人,不然萧誉不会尊敬有深厚经历的人。萧誉也有浅薄的时候,甚至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其实人生无常,命好的有一定的理由命不好的也有一定的理由。但命好的一开始并不一定命好,命不好的开始并不一定命不好。都有一个过渡期,看人怎么对待命运。
如果进取了还命不好那就是人的问题,要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萧华没有卓越的见识,自然是不肯从失败中改变自己。萧誉即使有卓越的见识,却遇到没有见识的父亲。
萧誉并不依赖巧言令色,他洞穿父亲的所作所为。有可取之处,也有不可取之处。
萧华的吃苦力透人生这本书,而他的才智却轻浮钞票这张纸。钞票这张纸浅薄到下至三岁顽童上至九旬老叟都认得,但人生这本书名达权威荣达圣贤却未必都悟透。
所以萧华的深厚如人生,浅薄如钞票。人生给予了他很多,钞票却剥夺了他更多。
这是人生教训啊!人可以被人生托举,却不可以被钞票奴役。
萧誉那种对人生的起与落、对钞票的爱与恨,需要多么深厚的阅历才能打开枷锁。
吊着(小说)
刘塬
1
萧誉在身心上受到重创,完全失去了叱咤风云的实力。爹萧华曾经的一意孤行和如今的不可一世,让萧誉彻底看透了萧华的秉性。
曾经的落难无能为力,如今的苦难一蹶不振。萧誉对萧华失望至极,为自己的自强不息深感不值。
萧华的糟糕岂止这些,竟然大言不惭地发泄着对萧誉的极度失望。萧誉内心一片狼藉,已经到了覆水难收的苍凉境地。萧华趾高气昂地贬斥已然不可理喻,不亚于在萧誉心中激起惊涛骇浪。
萧华又表演着让人惨不忍睹的苦闷,企图掩饰他无能的逃避行为。他吝啬钱财的支出,这是不争的事实。而这种嗜财如命的本性,使他感到耻辱。他企图用萧誉的厄运带给他的落魄,来彰显他无私的付出。
萧华改不了他铁公鸡的做派,会使萧誉陷入万劫不复。可是他完全认识不到,如果不让他抠搜他会六神无主。他想尽一切办法节省,甚至节衣缩食。他不觉得在如今时代这不合时宜,相反别人夸他吃苦他不觉得是挖苦。
吃苦确实是赞扬,只有他保持着勤俭朴素的作风。这确实给他积攒了大笔财富,至于他儿子的死活也无伤大雅。只要钱富余,他心里就踏实。而在儿子身上花钱,如割他身上的肉。儿子的痛苦他感觉不到,而钱财的紧巴令他感到耻辱。所以儿子的不成器是因为没钱,而不是身体扛不住劳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在他看来宁可不要身体也不能损失本钱。这种怪诞的逻辑,让他发挥到了极致。他当然以为儿子的落魄,是儿子没有钱造成的。至于为什么儿子没有钱,当然是不吃苦。儿子的身体都保证不了,难道拿买惨挣钱吗!萧华却不管不顾,萧誉就是要挣钱为他挽回面子。至于想让萧华支持萧誉,除非萧誉能争口气挣来钱。至于萧誉为什么损失了健壮的体格,还是萧誉没能耐。可是萧华不肯出钱保障萧誉的健康,从萧誉一开始萧华就坚持这样的态度。萧誉遭遇几乎毁天灭地的灾难,难道不是萧华一手造成的吗!
2
萧誉满腔怨言,诉说着萧华荒唐的做派。可是外人只看到了萧华为这个家吃了大苦,而对萧誉的倾诉充耳不闻。还说什么人们劝萧誉是把他看在眼里,真地无人劝了萧誉就彻底没人为他好了。
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什么狗屁逻辑。日本鬼子进攻中原,汉奸就是这么愚弄百姓的。说日本正是为了顺民好,眼明心亮的百姓才不会着了汉奸的道。
萧誉想着就怄气,尽管有才华傍身。才华也是靠着一点一滴的积累,也是靠着剥丝抽茧的功夫。可是没人会认可他,他又不愿意放下这一身本事。
曾经甘愿奉献一生的事业,成了萧誉麻痹落魄的虚名。他不能从学问里挣得一分钱,还不时有空有编辑头衔的人变着法地哄骗萧誉。
社会上的人真是急红了眼,连文化圣地也要染指。这个社会不爱权不爱钱,根本就生存不下去。而被所谓编辑看重的才华,只不过是精心设置的羊入虎口的陷阱。
不仅才华带不来所谓的功成名就,还被别有用心的小人算计。进不能进,退不能退。不入社会萧华把他身心搞垮,入了社会编辑把他梦想搞垮。
又有名家各说纷纭,把萧誉搞得晕头转向。但名家就靠着出镜名利双收,实在没干多少实事。时也!势也!许多违心的野心家,靠着吹捧名家而得势得利。
萧誉终于尝到了被吊着的感觉,下面是一张张血盆大口。便胆战心惊地往上爬,而在高处的权威在争论不休。
他们各执己见,对错尚不明朗。诡异已经弥漫开来,因为争吵的缘故画皮已经剥落。只不过是披着人皮的鬼怪,才反应过来原来正是鲁迅先生说的“要吃人!”
这根绳子就是象征性的正义,让人暂时安稳养了一身肉。爬上去的被鬼怪吞噬,掉下来的被小人吞噬。与其说是萧华让他难堪,倒不如说是萧华也身不由己。还是没心没肺的活得久,只不过要暂时用尽全力抓紧正义这根绳子。苦是苦了点儿,但能保命。
不甘心的都成了鬼怪的点心,不坚持的都成了小人的蛋糕。谁让自己生来就不是鬼怪,也不是小人。
为了正义,就吊着吧!看着狰狞的鬼怪和小人,父亲冷冰冰的脸庞慈祥多了。
~~~~ 诗艺国际 ~~~~
文学殿堂,文友栖园
不忘诗心,砥砺前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携手并肩,与时共进
欢迎长期赐稿,再现诗意生活
传统诗、词、曲、赋,现代诗歌
译诗,诗评,诗配画
文学理论
散文,随笔,杂文、小说
来稿请寄:153811241@qq.com
无限精彩,尽在【诗艺国际】平台!
长按&扫码即可关注
~关注,是一种支持;分享,是一种美德~
✾✾✾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不忘诗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