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能选一个,各位父母是选孩子优秀,还是选孩子孝敬?
赴美留学常青藤,定居曼哈顿,和华尔街精英结婚,已经算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年轻人,居然报警将她亲妈抓了起来。
事情是这样的:
在美国定居的女儿,顺利生下了三个孩子。
由于国外很少有长辈帮忙带孩子的传统,于是女儿便希望母亲能够来美国帮忙带孩子。
母亲听到女儿的要求时,第一反应是拒绝。
一方面,美国和我国有着12小时的时差,距离也远,年龄大了经不起折腾。
另一方面,母亲不会英语,也吃不惯白人菜,去了美国孤家寡人一个。
女儿听完之后非常失望,于是便提出希望母亲来美国游玩。
母亲思考了一下,发现去美国玩一下也无妨。
然而,等到了美国之后,母亲才发现自己被女儿骗了。
女儿不仅没有带母亲出去游玩,反而把三个孩子都交给母亲来带。
母亲虽然生气,但毕竟是自己的女儿和外孙,还是开始帮女儿带孩子。
三个孩子哪有那么好带,一段时间之后,母亲感觉十分疲惫,便向女儿倒一倒苦水。
谁知,女儿不但没有体谅母亲,反而对母亲破口大骂,越说越难听。
母亲气急攻心,冲动之下扇了女儿一巴掌。
谁知,正是这一巴掌,女儿就报了警。
在国外,家暴是犯法的,哪怕是父母打孩子。
就这样,远赴美国的母亲,被美国的警察拷上了警车,甚至连拖鞋都没来得及穿。
被带走之前,母亲气急败坏地喊道:“养你40年,不如养一条狗!”
中国式父母,养出中国式子女
在社交媒体上,“中国式父母”被网友们认可。
他们既自私,又不尊重孩子,控制欲还强。
其实,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的“中国式孩子”,又何尝没病呢?
有的被家长逼疯了,年纪轻轻就跳了楼。
有的完全被这种方法洗脑,成了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精致利己主义者”最早由北大钱理群教授提出,他说,我们现在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群精致利己主义者。
他们智商高又世俗,善于表演,更善于利用规则达成自己的目的。
我相信绝大多数父母都是真心为孩子好的,毕竟真的是举家之力去培养孩子,但是方法错得离谱。
曾经看到过这样的假设,如果在孩子高考时,妈妈得了重病活不了多久了,那孩子应不应该去见妈妈一面?
中式教育的恐怖在于,学习成绩比亲情还重要。
我们都说,现在的孩子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
那是因为,中式教育从小到大的每一步,都在逼着孩子做一个冷漠且自私自利的人。
小时候,父母教孩子学习比一切重要,甚至比亲情还重要。
亲人生病了,没事孩子不用管,好好学你的习。
交朋友也要交学习最好的,离那些学习没你好的孩子远一点。
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自然会把自我的提升看得比任何东西都重要。
在他们眼里,人都被分成了两类,一种是对自己有利的,一种是对自己无利的。
亲情在他们眼中,也只是自己的垫脚石。
只要亲人对他们没有用处,就能反手报警送入警察局。
这样的精致利己者,哪怕学习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先做人,再做事
再回到开头的问题,是选一个有孝心的孩子?还是选一个优秀的孩子?
中国的父母,往往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完全自我牺牲,去供养自己的孩子。
父母舍不得吃穿,全部留给孩子。
最常见的情况就是,餐桌上有两个鸡腿,怎么分?
对于中国的家长们来说,当然是一个给孩子今天吃,另一个留着给孩子明天吃。
同时,还伴随着“我全部都是为了你”的怨言,以及“你全部要听我的”的要求。
在这样的环境下,父母的爱对子女来说就像“一件湿透的棉袄”。
不穿冷,穿上也没暖和到哪里去。
懂事点的孩子,知道父母是为了自己好,只不过方式不对,有代沟。
极端点的孩子,心里想着我长大后一定要离开这个鬼地方,半点亲情都没有。
要想改掉孩子这个问题,所有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务必要遵从“先做人,再做事”的规则。
首先,家长们对自己好一点,不要做牺牲式的父母;
其次,家长们尊重孩子的选择,并且在孩子长大后学会放手,让孩子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总而言之,我认为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远远比优秀更加重要。
-The End - 作者-猫头鹰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