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1600多公里,雄踞40万平方公里的秦岭,除了是中国南北分水岭之外,在众多的驴友心目中,更是不可逾越却又想挑战的禁区。
在秦岭众多的穿越路线当中,鳌太线无疑是名气最大的一条,但也是最危险的一条路线,据媒体统计,到 2024 年,鳌太线穿越累计失踪、死亡人数已经超过 50 人。
而这个数字还只是已经发现过的案例进行的保守估计,实际数字可能比这个还要多,有一个说法称,实际失踪未计入人数可能超百人。
当鳌太线渐渐因为管制而难以成行时,最近传来的在秦岭遇难的两名驴友显示,又一条新的穿越路线又开始要人命了。
遇难的这两位驴友一个43岁,一个30岁,30岁的这名小伙还没有结婚,他是最近两年才开始痴迷运动的。没想到,最终却因为这个兴趣爱好没了生命。
这一次他们两挑战的时“光鹿跑兵冰”,是指秦岭山脉中光头山、鹿角梁、跑马梁、兵马营、冰晶顶几个地方。
某户外社区网站的资料显示:“光鹿跑兵冰”线路全程40公里左右,爬升3600,大部分时间行走在海拔2500+的山脊线上。主要是攀爬和欣赏第四纪冰川遗迹巨型石浪群、高山草甸、日出、日落、星空、云海、云瀑等自然景象。
据描述,“光鹿跑兵冰”线路的强度与武功山全程(沈子村--明月山)相当,但此线路更复杂,难度更大,部分路况差,路迹不清,容易走错,山脊线上气候瞬息万变,昼夜温差超过25度,风景也确实更胜一筹。
实际上,在国内众多户外运动流行的山岳之中,秦岭群山的气候多变,可谓首屈一指。
秦岭诸多山峰中,不仅是海拔高、攀登难度大,而且还气候环境恶劣,昼夜温差较大,且无人区较长,容易遭遇极端天气,如暴雨、暴雪、大风、雷电等,增加了穿越的风险。
部分驴友对路线的难度和风险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装备和技能,如保暖衣物、防水装备、导航设备等,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无法有效应对。
更有一些驴友没有经过专业的户外训练,不了解野外生存和急救知识,在遇到危险时不知道如何采取正确的措施,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
这也是此次“光鹿跑兵冰”线路两位驴友丧身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早在2018年,陕西林业局就发布《禁止鳌太穿越公告》,将鳌太线划入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明令禁止穿越。
2020-2023年累计拦截违规穿越者4200余人,行政处罚189人,救援支出超800万元。
但即便如此,也挡不住众多驴友的登山脚步。
实际上,在很多已开发的成熟景区内,就有很多安全且有保障的登山和穿越线路,但即便如此,依然有人将生命不当回事,以挑战自我的名义去冒险。
所以,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西安市一到雨水和恶劣天气,就采取封山行为。
除了可以有效减少人为活动对秦岭无人区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和稳定发展之外,更能避免驴友等未经许可进入无人区,遭遇危险,从而减少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降低救援成本和社会负担。
封山与否的本质,其实是风险分配与社会成本承担的平衡问题。
比如参照《国家公园法(征求意见稿)》第21条,对鳌太线实施"限制性开放":建立登山者黑名单制度(3次违规者终身禁入),配套实施商业队连带责任处罚(向导需持山地救援证),同时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救援费用追溯。
公开的报道也显示,2024年1月至12月,西安4家户外公司均存在通过网络发布广告信息,有偿组织人员进入海拔2000米以上秦岭核心保护区的行为。其中,陕西某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成团155次,订单成功3808人,收取费用67万余元,此次被判处赔偿生态环境修复费用11.5万元。
唯有将个体冒险行为以及衍生的机构商业行为,所造成的负面公开化、数据化甚至是惩罚性的收费,才能在保护生态与尊重探险精神间找到可持续的平衡点。
毕竟冒险的风景到处都有,而自己的生命,只有一次,挑战大自然,首先要敬畏大自然。(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