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承办的2025年广东中职课堂教学数字化评价与质量提升项目省级教研活动在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举行,并通过广东省教育厅专门平台同步直播。活动由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教学事务部主任余江主持。
本场活动以“智评启思,数驱增效:大数据模型赋能课堂教学优化的行动研究”为主题,通过专题分享、教研沙龙等环节,聚焦中职语文和英语课堂教学优化,运用CSMS分析教与学,探索语言类学科教学改革的路径与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肖盛生在致辞中表示,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命题。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数字化不仅是教学手段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育人模式和评价体系的系统性变革。数字化浪潮下,既要拥抱技术,更需坚守育人初心。他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共探数字化转型的“职教方案”。
在专题分享环节,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叶雯老师以《AI+人文:CSMS支持下的中职语文课堂互动调控策略》为题,探讨如何借助CSMS的大数据报告,分析并破解中职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痛点。她聚焦“AI+人文”,通过引入师生分层互动、生生活动嵌入、技术互动等策略,实现了以技术赋能课堂,并彰显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教学目标。
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陈晓梅老师作专题分享《数据驱动,以评促教:CSMS赋能中职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优化》。她充分运用CSMS-LLM融合模型推动单元重构教学设计,并通过优化提问体系、重构任务生态两个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梁名川老师作专题分享《数据赋能课堂--CSMS在中职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她通过“四何分析”框架、多模态互动及情感联结策略,为数据驱动教学提供实践范例。
在教研沙龙环节,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詹敏玲、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教学事务部主任余江、佛山市顺德区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黎明、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正高级讲师张蓉、深圳市新鹏职业高级中学高级教师蔡雷、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高级讲师罗翠珠六位嘉宾,围绕“智评启思,数驱增效:大数据模型赋能课堂教学优化的行动研究”主题展开讨论。
作为广东中职课堂教学数字化评价与质量提升项目试点校,詹敏玲介绍了学校通过CSMS促进教学效能提升的经验,特别是学校依托CSMS系统精准诊断课堂教学行为,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和赋能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蔡雷介绍了深圳中职以“双核驱动、多维协同”的理念,通过构建CSMS数字教研闭环,引领中职教研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探索。
“如何根据CSMS大数据报告中的学生学习风格分布特点,有效调整教学内容”话题中,张蓉提出应针对感悟型、哲理型、现实型、能动型4类学生学习风格特点,结合学科特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差异化教学场景,实现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落地。黎明、罗翠珠建议依据CSMS数据中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需求,差异化设计教学内容。蔡雷建议针对中职学生学习风格差异大的特点,构建“数据驱动、精准匹配、动态优化”的教学体系,差异化设计课堂活动。
“当前中职语文、英语学科教学在‘工具性+人文性’融合上存在的痛点”话题讨论中,张蓉认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最大的魅力,可以通过对课堂类型的调整、对各类型问题的设计,让语言技能与育人功能协同发展。蔡雷认为,中职英语教学的痛点在于技能训练与文化素养割裂,应以数据为桥梁,在技能训练中融入人文内涵,打造有温度的语言课堂。
在进一步探讨“如何借助CSMS的反馈优化提问设计,实现语言工具运用能力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时,黎明认为,用CSMS的“问题思维层级分析”功能,设计阶梯式提问,在语言训练中渗透价值观。罗翠珠建议用CSMS数据推动课堂从单向讲授转向问题链驱动的互动课堂,通过智慧追问实现价值观渗透,展现数智融合的育人新范式。詹敏玲建议,借助CSMS数据分析学生语言薄弱点,精准定位思政融入点,优化提问难度与类型,持续提升语言能力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教学效果。
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二级教授李海东对活动进行总结。他充分肯定了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承办省级教研活动所做的各项筹备工作,高度评价了学校、数字教研导师、专题分享教师利用CSMS系统在中职课堂教学进行的深入研究,并将此次活动的经验总结为三个启示,一是数字驱动,让课堂评价从定性走向定量;二是技术赋能,让人工智能从理论走向应用;三是教研跟进,让改进策略从经验走向循证。
本次活动是广东中职课堂教学数字化评价与质量提升的一次实践探索,通过数字化评价在语言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为全省中职教师提供了可参照的数字化教研范例,助推中职课堂从“知识课堂”向“素养课堂”的转型。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编辑:广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