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姐,你家娃最近在社区学的小主持咋样?”

“老李,楼下新开的公益托管班可算救了咱双职工家庭!”

走在花都社区的小巷里,这样的对话随处可见。这个住着近3万人的超大型社区,居然把商铺老板、培训机构老师、退休党员都变成了“社区合伙人”,搞出了基层治理的新花样!



“合伙人”从哪来?

——你家楼下商铺都是“编外居委会”

清晨七点的同兴西路,包子铺王老板边蒸包子边给晨练大妈指路;周末的社区活动室,培训机构的刘老师正带着孩子们练习小主持人技巧;就连宠物店的95后小张,也成了40位“社区红管家”之一。在这里,60多家商户、10个社会组织、160多位热心居民组成的“超级亲友团”,把“远亲不如近邻”升级成了“近邻变同事”,大家通过“公益+低偿”模式,把特长都变成了社区服务。





治理难题这样破

——“三级晋升”让热心肠变专业队

您听说过“合伙人”还能升级打怪吗?花都社区独创了从“基础”到“成长”再到“核心”的三级晋升制:

新手村:做邻居的“贴心小管家”

帮邻居收快递、参与文明劝导,这些暖心小事累计成“治理经验值”。针对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9+1”特殊群体,“邻里情”助老服务、“一米益邻”探访让空巢不空心。40余场“邻里情”助老服务中,志愿者们推着轮椅带老人晒太阳的场景,成了社区最暖的风景线。

进阶版:当社区“矛盾调解员”

组建“花都姐姐”自治议事会,完善社区、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四方联席”会议制度。今年以来,凭借这一有效机制,成功解决了22个小区治理难题,让社区环境更加和谐有序。

王者段位:解锁“社区创投”大招

在社区保障资金支持下,12个“认领微心愿”项目如雨后春笋。通过“收益分红+治理积分+集体奖励”机制,已撬动社会资本26万元。公益课堂反哺的2.5万元微基金,正在孵化更多“居民提案”。

智慧藏在茶香里

——“茶话汇”聊出治理金点子

每周三下午,“亲邻坊不易心茶社”准时飘出茉莉花香。这里不聊家长里短,专解社区疑难杂症:楼上漏水、物业费纠纷、带娃难题……30多起矛盾在茶香中化解,满意率高达97%。“以前填问卷怕隐私泄露,现在喝茶就把问题解决了。”新手妈妈小林展示着手机里的社区平台,本周的儿童防拐讲座已吸引百人报名。


双向奔赴的温暖

——你的需求,我的KPI

社区治理最怕“剃头挑子一头热”,花都的秘诀是让每份付出都有回响:商户老赵用场地换免费宣传位,培训机构李老师公益课收获30个新学员。更暖心的是特殊群体的“私人定制”——残障人士跑腿代购、空巢老人住院送餐、留守儿童课业辅导,这些不是政府包办,而是街坊们用场地、技能、时间拼成的“爱心拼图”。



如今的花都社区,商铺橱窗贴着“合伙人招募令”,大爷大妈热议着“下个项目做什么”。当3万居民都成了社区CEO,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也长出了老巷子的温情。或许下个改变社区的故事主角,就是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毕竟在这里,每个热心人都能找到发光发热的舞台。

关注我们,下期一起聚焦

江安社区“社商居”共融会迸出什么样的火花?


供稿:社会治理办公室

排版:陈曦

审核:王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