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宝妈说,前些天临睡前,家里又上演了一出“家常戏”——

老大在客厅大声嚷嚷:“那是我的饼干,还给我!”说完,他一把就将弟弟推倒了。

老二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宝妈刚想训斥,婆婆从厨房探出头,说了一句:“你是哥哥,让一下怎么了?”

那一刻,宝妈突然愣住了。

这话,她小时候听得太多了。每次弟弟惹她,她反击了,就会有大人说:“你是姐姐,要让着他。”

但从来没有人问她:你是不是也很委屈?是不是也需要抱一下?

现在轮到她当妈了,她却突然发现——原来我们最怕的,并不是孩子打架,而是我们自己像极了那个曾经埋怨的“大人”。

她问:老大总打老二,真的是“老大的问题”吗?



一:为什么老大总打老二?

很多妈妈都会问:“我家老大怎么老喜欢打弟弟妹妹?”

可其实,孩子的“打”,不只是简单暴躁的“欺负人”,而是一种表达情绪的“本能回应”。

①权力与情绪的混合表达

孩子小小的身体里,也有着汹涌的情绪。

尤其是老大,他虽然大一点,但也只是孩子,语言能力还没完全发展。

他们不太会说“我不高兴”“我吃醋了”。但他会说:“你走开!”或者直接动手打人。

对他们来说,打弟弟妹妹,不是因为恨,而是因为心里有个“不公平”的结,在那儿拧着。

尤其是当他委屈,却还一直听到“你是大的,要让着小的”时,他的“不公平感”就更强烈了。

说不出来,那就只能用“行为”,来争取一点点控制感。

谁都想在家里有一点点“主导权”,不是吗?



②争宠心理:爱被分了,安全感没了

对父母来说,多一个孩子就是多一份爱;但对孩子来说,多一个人,就是“我不再是唯一”。

一位妈妈分享说,她家老大在弟弟出生后,变得很不开心,有一天突然问:“妈妈,你什么时候把弟弟还给医院?”

当我们整天围着弟弟转、对弟弟更耐心时,老大就像是被“冷落在舞台一角的演员”。

没人再关注他的眼神、听他讲完那一段关于幼儿园的事。

他会打弟弟,只是因为他觉得:你们是不是更爱他,不爱我了?

③模仿父母的处理方式

你有没有发现,孩子其实特别会“学大人”?

如果平时,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喊叫、批评、否定。

比如弟弟抢玩具,我们大声制止哥哥:“你不能推弟弟,不然我打你啊!”

那么下一次,他也会对弟弟说:“你不许动!不然我就打你!”

孩子在“打人”这件事上,并不总是“攻击者”。

他有可能只是复制了他所看见的“权力模型”——被压制时,就用更强硬的方式压回去。



二:这样做,会导致他们一辈子“关系差”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并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我们大人不小心的应对方式,在悄悄制造“兄弟姐妹的敌意”。

以下3种处理方式,可能会让孩子间的关系变差。

①谁动手谁就错

当孩子打起来时,家长最容易做的一件事就是“先骂打人的那个”:

“怎么又打人了?你就不能让一下?”

听起来像是在维护秩序,实则忽略了冲突的起因。

有时候,是弟弟先抢玩具,或者不停地挑衅,但因为弟弟年纪小、不太会表达,所以我们往往下意识站在“小的”一边。

时间久了,老大会觉得:“你从来不问为什么,只一味偏心。”

那么,他自然而然地,会怨恨那个让他受委屈、还被父母偏心的老二。

②你是哥哥(姐姐),你应该懂事

“你要让弟弟妹妹”,这是最容易“伤老大”的一句话。

很多妈妈以为,这是在教孩子善良、有责任心。

但其实,对一个小孩子来说,他还没有“道德高度”,只有“我有没有被看见”的感受。

如果孩子总是被要求“你要让着他”“你是哥哥,不可以计较”,他会慢慢学会:“我的需要,妈妈是不会管的。”

他可能会变得冷淡、暴躁,甚至开始故意“欺负”弟弟妹妹,以此来证明——我也可以掌控些什么。



③只纠正打人行为,不理解背后情绪

我们太想让孩子“乖”了,所以当他们打人、发脾气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

“你再这样,以后不带你出门了!”

“谁要再打架,这周就别想看动画片!”

可是,孩子真的懂“你为什么生气”吗?他们感受到的,更多是:“我又被否定了。”

孩子不是天生会表达情绪的,我们要先接住他们的感受,才有可能让他们听得进去“道理”。

比如说:“你是不是很生气?妈妈在,咱们说说,发生了什么。”

很多时候,一句“你是不是觉得我更喜欢弟弟了?”比一整段训话更能让孩子放下小拳头,重新靠近你。



三:想要孩子不打架,样处理才是关键

养育多个孩子,关键不是让他们永远不打架,而是——教会他们怎么表达、怎么爱,也教会我们自己怎么平衡和引导。

✔先处理情绪,再处理对错

很多时候,孩子打人,不是真的坏,而是不会表达情绪。

老大可能不是“讨厌弟弟”,而是“妈妈又抱弟弟,心里酸了”。

如果你一上来就说:“你怎么又打人!”老大只会觉得:“我就是坏孩子。”

不如换个方式——先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说:“你是不是生气了?你可以告诉妈妈,而不是打人,好吗?”

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孩子:“你的情绪我懂,我也接得住。”

✔给老大专属时间

老大最怕的,不是妈妈偏心,而是妈妈变了、不属于他了。

我们可以每天给他10分钟,哪怕只是一起叠衣服,一起吃块水果,对他说一句:“现在是妈妈只属于你的时间。”

这种“只属于我”的感觉,会抚平他心里的不安。

✔公平 ≠ 一模一样

很多妈妈说:“我都一视同仁啊。”

但真正的公平,不是所有人都一样,而是每个人都得到自己需要的。

老二需要的是被照顾,而老大,需要的是被信任、被尊重。

我们可以试着在弟弟哭闹时,安慰哥哥说:“弟弟现在还不会说话,所以他需要多抱一会。你已经会说话啦,我真为你骄傲。”

这句话,比千百句“你是哥哥要让着他”更有力量。

我们总以为孩子打架是“调皮”,是“性格不好”,是“哥哥不懂事”,却很少去想——

他们为什么会动手?是不是在用最笨的方式,表达“我不被看见了”?

这时,哪怕只是一句温柔的解释、一次认真的倾听、一个属于老大的专属拥抱,都会在孩子心里种下“我被爱着”的种子。

有了这份安全感,他们才不会争着抢爱,而是学会分享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